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绪论 | 第14-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赵某某等案件案情介绍和争议焦点 | 第17-21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17-19页 |
(一) 赵某某非法持有枪支一案简介 | 第17页 |
(二) 林某某非法持有枪支一案简介 | 第17-18页 |
(三) 李某非法持有枪支一案简介 | 第18-19页 |
二、案件争议焦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赵某某等案件相关问题法理分析 | 第21-32页 |
一、案件所涉“枪支”探析 | 第21-23页 |
(一) 以公安部门规定的枪支认定标准作为定罪依据的合理性 | 第21-22页 |
(二) 案件中涉及仿真枪、气枪定义探析 | 第22-23页 |
二、案件中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 | 第23-28页 |
(一) 犯罪故意方面 | 第23-25页 |
(二) 行为人的违法性认识 | 第25-27页 |
(三) 案件中行为人犯罪期待可能性探析 | 第27-28页 |
三、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研究 | 第28-32页 |
(一) 赵某某、林某某、李某持有的仿真枪社会危害性探析 | 第28-29页 |
(二) 赵某某、林某某、李某持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赵某某等案件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 第32-39页 |
一、案件研究的结论 | 第32-36页 |
二、案件分析后的启示 | 第36-39页 |
(一) 明确枪支定义,确定枪支界限 | 第36-37页 |
(二) 合理处理枪支类案件,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