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综合运输论文--城市交通运输论文

基于接驳轨道交通的城市外围社区公共交通优化研究--以韦曲南站西侧片区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8-12页
1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6页
        1.2.1 城市外围第13-14页
        1.2.2 社区第14-15页
        1.2.3 轨道交通站点服务区第15页
        1.2.4 接驳和接驳公交第15-16页
        1.2.5 研究对象说明第16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6-19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6-17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7-19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1.4.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4.2 研究意义第20页
    1.5 研究框架第20-21页
    1.6 本章小结第21-24页
2 城市外围社区居民出行分析第24-42页
    2.1 城市外围建设用地特征第24-26页
        2.1.1 建设用地向外扩展迅速第24-25页
        2.1.2 城乡用地犬牙交错,沿交通干线向外扩展明显第25-26页
    2.2 城市外围社区特征第26-31页
        2.2.1 城市外围社区人口构成第26-27页
        2.2.2 城市外围社区特性第27-28页
        2.2.3 西安市外围社区特征第28-31页
    2.3 居民出行特征与方式第31-38页
        2.3.1 居民出行特征第31-33页
        2.3.2 居民出行方式第33-38页
    2.4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第38-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3 轨道—公交接驳换乘系统研究第42-56页
    3.1 轨道—公交接驳换乘系统概述第42-46页
        3.1.1 系统构成第42-43页
        3.1.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关系第43-45页
        3.1.3 轨道—公交接驳换乘的必要性第45-46页
    3.2 轨道—公交接驳换乘系统的组织第46-47页
    3.3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接驳换乘的系统条件第47-48页
    3.4 常规公线网优化的基础研究第48-51页
        3.4.1 常规公交线网优化的目的、思路及基本内容第48-50页
        3.4.2 公交线网优化算法第50-51页
        3.4.3 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第51页
    3.5 接驳公交专线与轨道交通的接驳概述第51-52页
        3.5.1 概念界定第51-52页
        3.5.2 接驳公交的功能定位第52页
        3.5.3 接驳公交的发展前景第52页
    3.6 公交主要站点调整方法第52-54页
    3.7 本章小结第54-56页
4 城市外围社区公共交通优化研究第56-90页
    4.1 轨道交通站点分类第56页
    4.2 城市外围社区公共交通模式优化第56-60页
        4.2.1 “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接驳公交”组合模式第56-59页
        4.2.2 “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接驳公交”组合模式的发展支撑第59-60页
    4.3 公交线网分层优化第60-73页
        4.3.1 分层优化的原因第61-62页
        4.3.2 公交线网分层优化——“分层优化、逐条布设”第62-73页
    4.4 城市外围社区公交线网优化评价第73-80页
        4.4.1 评价体系构建第73-76页
        4.4.2 单项指标计算第76-79页
        4.4.3 评价等级确定第79-80页
        4.4.4 得分计算第80页
    4.5 结合优化线路对现有公交线路的调整第80-84页
        4.5.1 A 类路段调整第81-82页
        4.5.2 B 类路段调整第82-83页
        4.5.3 C 类路段不做调整第83-84页
    4.6 公交站点优化第84-88页
        4.6.1 中间站点优化第84-85页
        4.6.2 换乘站点优化第85-88页
    4.7 本章小结第88-90页
5 西安市韦曲南站西侧片区公共交通优化实例分析第90-136页
    5.1 目标优化社区介绍第90-95页
        5.1.1 区位第90-92页
        5.1.2 用地现状第92-93页
        5.1.3 选择此社区的原因第93-95页
    5.2 社区交通概况第95-123页
        5.2.1 道路现状第95-99页
        5.2.2 交通出行状况第99-112页
        5.2.3 社区公共交通现状第112-123页
    5.3 社区公交线网优化第123-130页
        5.3.1 常规公交线路优化第123-127页
        5.3.2 接驳公交线路优化第127-130页
    5.4 公交线网优化评价第130-132页
        5.4.1 评价体系构建及指标权重值确定第130页
        5.4.2 各单项指标计算第130-131页
        5.4.3 优化后公交总体评价第131-132页
    5.5 公交站点优化第132-133页
    5.6 本章小结第133-13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36-138页
    6.1 研究主要成果第136-137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37-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2页
图录第142-146页
表录第146-1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喷射混凝土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研究
下一篇:设有联络通道的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模式及人员疏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