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边坡倾倒变形机理研究 | 第13-14页 |
1.2.2 边坡倾倒变形影响因素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倾倒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 第15-19页 |
1.2.4 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 第21-26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1-22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2.1.2 气象条件 | 第21-22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22-23页 |
2.3 地层岩性 | 第23页 |
2.4 地质构造 | 第23-24页 |
2.5 物理地质现象 | 第24页 |
2.6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4页 |
2.7 新构造运动和地震 | 第24-25页 |
2.8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5页 |
2.9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边坡倾倒变形体发育特征 | 第26-37页 |
3.1 倾倒变形体变形破坏特征及分区 | 第26-33页 |
3.1.1 倾倒变形体空间发育特征 | 第26-27页 |
3.1.2 倾倒变形体分区特点 | 第27-31页 |
3.1.3 倾倒变形体按不同倾倒程度的规模推测 | 第31-33页 |
3.2 倾倒变形体形成机制分析 | 第33-35页 |
3.2.1 倾倒变形体形成的控制因素 | 第33-34页 |
3.2.2 倾倒变形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 第34-35页 |
3.3 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边坡倾倒变形体稳定性分析 | 第37-46页 |
4.1 计算工况 | 第37页 |
4.2 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37-39页 |
4.3 稳定性评价标准 | 第39-40页 |
4.4 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 第40-45页 |
4.4.1 计算剖面 | 第40-41页 |
4.4.2 参数取值研究 | 第41-44页 |
4.4.3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44页 |
4.4.4 稳定性计算结果及评价 | 第44-45页 |
4.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边坡倾倒变形体变形破坏过程的UDEC数值模拟 | 第46-71页 |
5.1 UDEC数值模拟理论 | 第46页 |
5.2 1-1'剖面数值模拟 | 第46-59页 |
5.2.1 模型建立 | 第46-49页 |
5.2.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59页 |
5.3 2-2'剖面数值模拟 | 第59-70页 |
5.3.1 模型建立 | 第59-60页 |
5.3.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0-70页 |
5.4 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