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性质 | 第10-14页 |
1.2.1 纳米材料 | 第10-11页 |
1.2.2 纳米技术 | 第11-12页 |
1.2.3 环境纳米技术 | 第12页 |
1.2.4 传感技术 | 第12页 |
1.2.5 吸附性能 | 第12-13页 |
1.2.6 高级氧化技术 | 第13-14页 |
1.2.7 杀菌消毒 | 第14页 |
1.3 纳米材料在污染控制和资源回收利用原理 | 第14-18页 |
1.3.1 有机污染物的控制 | 第15-16页 |
1.3.2 重金属离子的控制和再利用 | 第16-18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介孔TiO_2/介孔碳双介孔催化剂可控制备及其性能优化研究 | 第20-43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5页 |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1-22页 |
2.2.2 样品制备 | 第22-24页 |
2.2.3 样品表征 | 第24页 |
2.2.4 吸附实验 | 第24页 |
2.2.5 磺酸化实验 | 第24页 |
2.2.6 光催化实验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43页 |
2.3.1 材料微观形貌表征 | 第25-30页 |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0-31页 |
2.3.3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 第31-32页 |
2.3.4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BET) | 第32-33页 |
2.3.5 XPS分析 | 第33-34页 |
2.3.6 吸附性能研究 | 第34-37页 |
2.3.7 吸附与光催化结合研究 | 第37-38页 |
2.3.8 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8-41页 |
2.3.9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41-42页 |
2.3.10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W掺杂、修饰介孔二氧化钛在光催化去除含PNP废水方面的研究 | 第43-63页 |
3.1 引言 | 第43-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7页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4-45页 |
3.2.2 样品制备 | 第45-46页 |
3.2.3 样品表征 | 第46页 |
3.2.4 催化剂的光电性能研究 | 第46-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62页 |
3.3.1 材料微观形貌表征 | 第47-50页 |
3.3.2 XRD分析 | 第50-51页 |
3.3.3 比表面积(BET)分析 | 第51-52页 |
3.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52-53页 |
3.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及莫特肖特基曲线分析 | 第53-55页 |
3.3.6 固体荧光发射光谱分析 | 第55页 |
3.3.7 光电流和交流阻抗分析 | 第55-56页 |
3.3.8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56-57页 |
3.3.9 光催化产物分析 | 第57-59页 |
3.3.10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59-61页 |
3.3.11 光催化重复利用实验 | 第61-62页 |
3.4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4.1 研究内容总结 | 第63页 |
4.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硕士期间发表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