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Arthrobacter ureafaciens CZ31氨氮降解特性及氨同化关键酶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综述第11-19页
    1.1 氨氮废水处理第11-13页
        1.1.1 异养硝化细菌研究现状第12页
        1.1.2 异养硝化菌硝化影响因素第12-13页
    1.2 氨同化途径研究第13-15页
        1.2.1 丙氨酸脱氢酶(Ala DH)第13-14页
        1.2.2 谷氨酸脱氢酶(GDH)第14页
        1.2.3 谷氨酰胺合成酶(GS)第14-15页
    1.3 丙氨酸脱氢酶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丙氨酸脱氢酶晶体结构第15页
        1.3.2 底物特异性第15-16页
        1.3.3 酶学参数第16-17页
        1.3.4 氨离子对丙氨酸脱氢酶酶活的影响第17页
    1.4 各种类型转录调节子及其调节机制第17-19页
第二章 Arthrobacter ureafaciens CZ31氨氮降解条件优化第19-33页
    2.1 实验材料第19-22页
        2.1.1 菌株与培养基第19-20页
        2.1.2 主要溶液配置第20-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5页
        2.2.1 氨氮标准曲线制作第22页
        2.2.2 A. ureafaciens CZ31在M9培养基中生长曲线的绘制第22页
        2.2.3 培养时间对菌株降解氨氮的影响第22-23页
        2.2.4 初始氨氮浓度对菌株降解氨氮的影响第23页
        2.2.5 碳氮比对菌株降解氨氮的影响第23页
        2.2.6 接种量对菌株降解氨氮的影响第23页
        2.2.7 p H对菌株降解氨氮的影响第23页
        2.2.8 初始氨氮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第23-24页
        2.2.9 Ala DH和GDH活性电泳第24-2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5-32页
        2.3.1 氨氮含量标准曲线第25页
        2.3.2 A. ureafaciens CZ31在M9培养基的生长曲线第25-26页
        2.3.3 培养时间对菌株降解氨氮的影响第26-27页
        2.3.4 初始氨氮浓度对菌株降解氨氮的影响第27-28页
        2.3.5 碳氮比对菌株降解氨氮的影响第28-29页
        2.3.6 接种量对菌株氨氮降解影响第29页
        2.3.7 p H对菌株降解氨氮影响第29-30页
        2.3.8 初始氨氮浓度对酶活的影响第30-31页
        2.3.9 Ala DH、GDH、GS活性电泳第31-32页
    2.4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Arthrobacter ureafaciens CZ31丙氨酸脱氢酶的异源表达第33-51页
    3.1 实验材料第33-35页
        3.1.1 菌株及质粒第33页
        3.1.2 培养基及主要溶液配置第33-35页
    3.2 实验方法第35-42页
        3.2.1 A. ureafaciens CZ31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5页
        3.2.2 p ET-28a的提取第35页
        3.2.3 A. ureafaciens CZ31丙氨酸脱氢酶Auald基因的克隆第35-36页
        3.2.4 Auald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6页
        3.2.5 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转化第36-38页
        3.2.6 A. ureafaciens CZ31丙氨酸脱氢酶基因Auald的诱导表达第38页
        3.2.7 重组蛋白的酶活检测第38-40页
        3.2.8 重组A. ureafaciens CZ31丙氨酸脱氢酶产酶条件的优化第40-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50页
        3.3.1 A. ureafaciens CZ31丙氨酸脱氢酶基因Auald克隆第42页
        3.3.2 Auald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2-43页
        3.3.3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第43-44页
        3.3.4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第44-47页
        3.3.5 响应面优化第47-50页
    3.4 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Arthrobacter ureafaciens CZ31丙氨酸脱氢酶酶学性质第51-62页
    4.1 实验材料第51-52页
        4.1.1 菌株及培养基第51页
        4.1.2 主要溶液配置第51-52页
    4.2 实验方法第52-55页
        4.2.1 菌种活化第52-53页
        4.2.2 丙氨酸脱氢酶酶学性质研究第53页
        4.2.3 工程菌CZR07胞内粗酶液提取第53页
        4.2.4 重组Ala DH纯化第53页
        4.2.5 Ala DH最适p H第53页
        4.2.6 Ala DH最适反应温度第53-54页
        4.2.7 Ala DH热稳定性第54页
        4.2.8 金属离子对Ala DH酶活影响第54页
        4.2.9 氨离子浓度对Ala DH酶活影响第54页
        4.2.10 puc R family transcription regulator克隆及序列分析第54-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1页
        4.3.1 重组酶的镍柱纯化第55-56页
        4.3.2 重组酶最适温度第56-57页
        4.3.3 重组酶热稳定性研究第57页
        4.3.4 丙氨酸脱氢酶最适p H研究第57-58页
        4.3.5 金属离子对重组酶的影响第58-59页
        4.3.6 氨离子对重组酶的影响第59页
        4.3.7 puc R family transcription regulator测序及分析第59-61页
    4.4 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3页
    5.1 总结第62页
    5.2 展望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72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介孔二氧化钛—碳微球的可控制备与性能优化研究
下一篇:非封闭中空纤维气囊阻尼的关键参数识别与调控方法及固废纺丝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