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对非石油投资的建构主义分析--以安哥拉和原苏丹地区为例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6页
        一、石油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第11-12页
        二、中国石油消费需求巨大第12页
        三、非洲石油对于中国极为重要第12-13页
        四、中国对非石油投资概况第13-14页
        五、建构主义理论应用的合理性第14-16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一、中国在非洲石油投资的政治经济影响第16-17页
        二、中国在安哥拉的石油投资第17-18页
        三、中国在原苏丹地区的石油投资第18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8-19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8页
        二、定量分析法第18-19页
        三、理论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第19页
    第四节 建构主义理论简述第19-20页
    第五节 文章框架第20-21页
    第六节 创新与不足第21-23页
        一、创新之处第21-22页
        二、不足之处第22-23页
第二章: 中国在安哥拉的石油投资第23-42页
    第一节 中国的“安哥拉模式”第23-26页
        一、“安哥拉模式”的定义第23-24页
        二、“安哥拉模式”的出台第24-26页
    第二节 “安哥拉模式”的特点第26-33页
        一、互惠互利第26-29页
        二、政治、经济相互促进第29-33页
    第三节 “安哥拉模式”的影响第33-42页
        一、政治影响第33-35页
        二、经济影响第35-40页
        三、国际影响第40-42页
第三章: 中安康德文化结构第42-53页
    第一节 中安康德文化的建构第42-51页
        一、相互依存第42-45页
        二、共同命运第45-49页
        三、同质性第49-50页
        四、自我约束第50-51页
    第二节 中安“康德文化结构”的形成第51-53页
第四章: 中国在原苏丹地区的石油投资第53-74页
    第一节 南北停战前第54-61页
        一、中国对原苏丹地区石油投资伊始第54-56页
        二、达尔富尔危机第56-60页
        三、苏丹南北内战第60-61页
    第二节 南北停战至南苏丹独立期间第61-65页
        一、稳定石油生产第62-64页
        二、中南双边关系积极发展第64页
        三、中苏双边关系继续保持第64-65页
    第三节 南苏丹独立后第65-74页
        一、原苏丹地区南北问题第66-67页
        二、南苏丹内战问题第67-69页
        三、对中国的影响第69-71页
        四、两对双边关系的发展第71-74页
第五章: 中苏(原苏丹地区)康德文化结构第74-91页
    第一节 中苏、中南康德文化的建构第74-85页
        一、相互依存第74-76页
        二、共同命运第76-80页
        三、同质性第80-83页
        四、自我约束第83-85页
    第二节: 中苏南三国集体身份建构第85-91页
        一、有利因素第87-88页
        二、不利因素第88-89页
        三、总结第89-91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91-95页
    第一节 结论第91-92页
    第二节 政策建议第92-95页
        一、在投资中利益与友谊并举第92页
        二、将石油投资嵌入一揽子投资计划第92-93页
        三、加强对被投资国的政治风险评估第93-94页
        四、建立突发政治风险应急准备系统第94页
        五、适当加强对被投资国政治风险的建设性参与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1页
    中文著作第95页
    外文著作第95页
    中文论文第95-97页
    英文论文第97-98页
    电子文献第98-101页
后记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劳动合同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2002-2013CHIPS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中国矿业联合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后的职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