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精神生活危机的洞察与解答--基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
内容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11-13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9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弗洛姆对精神生活危机的洞察 | 第19-36页 |
第一节 精神生活危机的表现 | 第19-26页 |
(一) 健全社会的分裂 | 第19-21页 |
(二) 人同自身的疏离 | 第21-24页 |
(三) 人与外物的异化 | 第24-26页 |
第二节 精神生活危机的缘由 | 第26-31页 |
(一) 个人生存需要的二律背反 | 第27-28页 |
(二) 社会性格的异化 | 第28-31页 |
第三节 精神生活危机的破解 | 第31-36页 |
(一) 爱的革命:自我完善 | 第31-33页 |
(二) 健全之路:社会变革 | 第33-36页 |
第二章 弗洛姆精神生活危机理论的哲学路径 | 第36-48页 |
第一节 人本主义的社会批判 | 第36-40页 |
(一) 人本主义的内涵 | 第36-38页 |
(二)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传统 | 第38-40页 |
第二节 精神生活的社会心理分析 | 第40-43页 |
(一) 吸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思想 | 第40-42页 |
(二) 创造社会性格概念 | 第42-43页 |
第三节 物质生活困境的唯物主义说明 | 第43-48页 |
(一)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状况 | 第44-46页 |
(二) 解读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弗洛姆精神生活危机理论的贡献与启示 | 第48-56页 |
第一节 理论贡献 | 第48-52页 |
(一) 超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片面批判性 | 第48-50页 |
(二) 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 | 第50-52页 |
第二节 现实价值 | 第52-56页 |
(一) 完善个体的自我发展 | 第52-54页 |
(二) 健全以人为本的社会制度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