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阳明学的本性论与身心合一的时代问题 | 第9-11页 |
第二节 、提出身心合一论的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阳明的知行合一 | 第13-21页 |
第一节 、阳明之中的情觉 | 第13-15页 |
第二节 、阳明学的心性论中包含的身心合一 | 第15-17页 |
第三节 、阳明的社会改革 | 第17-21页 |
第三章 、阳明本性论 | 第21-26页 |
第一节 、社会与阳明的本性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习性与本性之间的关系 | 第22-23页 |
第三节 、阳明学的局限与实用主义:中日阳明学的缺陷 | 第23-26页 |
第四章 、整体与个人(习性与人性) | 第26-35页 |
第一节 、自由意志与阳明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王船山的心性论 | 第27-28页 |
第三节 、陈确的性欲论 | 第28-31页 |
第四节 、张载的心统性情:本体之良知的竞争论 | 第31-35页 |
第五章 、身心合一的解决途径 | 第35-46页 |
第一节 、王艮的身心合一论 | 第36-37页 |
第二节 、非群中的良知 | 第37-41页 |
第三节 、身心合一(本来的良知:情,非社会) | 第41-43页 |
第四节 、思想结论:阳明学身心合一论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