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2页 |
1.1.1 悬索桥的发展概述 | 第8-10页 |
1.1.2 中央扣简介 | 第10-11页 |
1.1.3 桥梁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的重要意义 | 第11-12页 |
1.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悬索桥振动理论与抗震分析方法 | 第16-29页 |
2.1 悬索桥振动分析 | 第16-23页 |
2.1.1 悬索桥振动平衡方程 | 第16-19页 |
2.1.2 悬索桥振动性状分析 | 第19-23页 |
2.2 桥梁地震响应分析理论 | 第23-28页 |
2.2.1 静力法 | 第23-24页 |
2.2.2 反应谱法 | 第24-25页 |
2.2.3 时程分析法 | 第25-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中央扣的设置形式对悬索桥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29-41页 |
3.1 工程背景 | 第29页 |
3.2 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3页 |
3.2.1 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原则 | 第29-30页 |
3.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0-32页 |
3.2.3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32-33页 |
3.3 设置中央扣对大跨度悬索桥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33-37页 |
3.4 中央扣设置形式对大跨度悬索桥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37-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频遇地震作用结构动力响应 | 第41-52页 |
4.1 概述 | 第41页 |
4.2 人工地震波的生成 | 第41-42页 |
4.3 地震波的特性和选取原则 | 第42-44页 |
4.4 频遇地震作用下悬索桥动力弹性时程分析 | 第44-50页 |
4.4.1 纵桥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44-48页 |
4.4.2 横桥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强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 | 第52-74页 |
5.1 概述 | 第52页 |
5.2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52-55页 |
5.2.1 钢筋的本构关系 | 第52-53页 |
5.2.2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第53-55页 |
5.3 恢复力模型 | 第55-56页 |
5.3.1 截面恢复力模型 | 第55页 |
5.3.2 截面弯矩—曲率的数值计算 | 第55-56页 |
5.4 塑性铰及其单元模拟 | 第56-59页 |
5.4.1 塑性铰的位置 | 第56-57页 |
5.4.2 塑性铰的长度 | 第57页 |
5.4.3 塑性铰的模拟 | 第57-59页 |
5.5 弹塑性地震时程分析 | 第59-72页 |
5.5.1 弹性分析与弹塑性分析结构的地震响应比较 | 第59-66页 |
5.5.2 不同中央扣的设置形式的悬索桥地震弹塑性反应分析 | 第66-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