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酶工程论文--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论文

碳纳米管固定D-氨基酸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2页
    1.1 固定化酶的概述第14-18页
        1.1.1 固定化酶的背景第14-15页
        1.1.2 固定方法第15-16页
        1.1.3 固定的载体第16-17页
        1.1.4 固定化酶的应用第17-18页
        1.1.5 固定化的优势第18页
    1.2 CNT固定酶第18-22页
        1.2.1 CNT固定酶的概述第18-19页
        1.2.2 非共价键固定酶第19-21页
        1.2.3 共价连接第21-22页
    1.3 DAAO的研究进展第22-25页
        1.3.1 DAAO的简介第22-23页
        1.3.2 结构第23-24页
        1.3.3 DAAO的固定第24-25页
    1.4 CAT的研究进展第25-28页
        1.4.1 过氧化氢酶的概述第25-26页
        1.4.2 过氧化氢酶的结构第26-28页
        1.4.3 过氧化氢酶的固定化第28页
    1.5 DAAO和CAT的共同作用第28-29页
        1.5.1 协同作用第28-29页
        1.5.2 共固定化的研究第29页
    1.6 论文主要内容及意义第29-32页
第二章 D氨基酸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的表达纯化第32-40页
    2.1 前言第32页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2-37页
        2.2.1 实验仪器第32-33页
        2.2.2 实验材料第33-34页
        2.2.3 实验试剂第34页
        2.2.4 试验方法第34-3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7-39页
        2.3.1 DAAO-ELP的表达和纯化第37-38页
        2.3.2 CAT-ELP的表达和纯化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酶的交联及两酶的协同作用的研究第40-52页
    3.1 前言第40页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40-45页
        3.2.1 实验仪器第40-41页
        3.2.2 实验材料第41-42页
        3.2.3 实验试剂第42页
        3.2.4 试验方法第42-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50页
        3.3.1 CNT吸附蛋白质外观及稳定性表征第45-46页
        3.3.2 丙酮酸标曲的测定第46-47页
        3.3.3 DAAO-ELP以及固定酶的酶活第47-49页
        3.3.4 两个酶的协同作用第49-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载体及固定化酶的表征第52-68页
    4.1 前言第52页
    4.2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52-54页
        4.2.1 实验仪器第52页
        4.2.2 实验方法第52-5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4-66页
        4.3.1 透射电镜(TEM)分析第54页
        4.3.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54-55页
        4.3.3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55-58页
        4.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58-61页
        4.3.5 拉曼光谱(Raman)分析第61-64页
        4.3.6 圆二色谱(CD)分析第64-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5.1 结论第68-69页
    5.2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76页
发表及接受的学术论文第76-78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78-79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γ-亚麻酸产生菌深黄被孢霉的诱变选育
下一篇:大肠杆菌UbiG蛋白甲基供体进入机制研究及新月柄杆菌SkgA蛋白结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