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实验的材料与方案 | 第19-24页 |
2.1 实验依据 | 第1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2.1 实验用圆棒榫 | 第19页 |
2.2.2 实验用板材 | 第19-20页 |
2.2.3 实验用胶 | 第20页 |
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0-21页 |
2.4 试验方案 | 第21-24页 |
3 桦木圆棒榫直径大小对试件抗拔强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 | 第24-35页 |
3.1 实验方案 | 第24-26页 |
3.2 抗拔试验现象及分析 | 第26-29页 |
3.2.1 试验破坏形式分析 | 第26-27页 |
3.2.2 试验现象原因分析 | 第27-28页 |
3.2.3 试验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3.3 抗弯试验现象及分析 | 第29-34页 |
3.3.1 试验破坏形式分析 | 第29-31页 |
3.3.2 试验现象原因分析 | 第31-32页 |
3.3.3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2-34页 |
3.4 小结 | 第34-35页 |
4 白乳胶固化时间对“T”型和“L”型试件抗弯强度的影响 | 第35-42页 |
4.1 实验方案 | 第35-36页 |
4.2 试验现象及分析 | 第36-41页 |
4.2.1 试验破坏形式分析 | 第36-38页 |
4.2.2 试验现象原因分析 | 第38-39页 |
4.2.3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9-41页 |
4.3 小结 | 第41-42页 |
5 圆棒榫与榫眼配合参数对试件抗拔强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 | 第42-56页 |
5.1 实验方案 | 第42-44页 |
5.2 抗拔试验现象及分析 | 第44-48页 |
5.2.1 试验破坏形式分析 | 第44-46页 |
5.2.2 试验现象原因分析 | 第46页 |
5.2.3 试验数据分析 | 第46-48页 |
5.3 抗弯试验现象及分析 | 第48-55页 |
5.3.1 试验破坏形式分析 | 第48-52页 |
5.3.2 试验现象原因分析 | 第52页 |
5.3.3 试验数据分析 | 第52-55页 |
5.4 小结 | 第55-56页 |
6 圆棒榫中心距对试件抗拔强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 | 第56-68页 |
6.1 实验方案 | 第56-58页 |
6.2 抗拔试验现象及分析 | 第58-61页 |
6.2.1 试验破坏形式分析 | 第58-59页 |
6.2.2 试验现象原因分析 | 第59-60页 |
6.2.3 试验数据分析 | 第60-61页 |
6.3 抗弯试验现象及分析 | 第61-67页 |
6.3.1 试验破坏形式分析 | 第61-64页 |
6.3.2 试验现象原因分析 | 第64页 |
6.3.3 试验数据分析 | 第64-67页 |
6.4 小结 | 第67-68页 |
7 基于有限元法的接合力学特性仿真模拟验证研究 | 第68-75页 |
7.1 有限元法概述 | 第68页 |
7.2 基于ANSYS软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68-74页 |
7.2.1 基于ANSYS的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68-69页 |
7.2.2 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69-73页 |
7.2.3 试验数据分析 | 第73-74页 |
7.3 小结 | 第74-75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75-76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