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建筑节能窗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建筑节能窗的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1.2.2 建筑节能窗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3 建筑节能窗的实验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立题依据 | 第19-20页 |
1.3.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建筑节能窗传热特性的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2.1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21-25页 |
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5-30页 |
2.2.1 控制方程 | 第25-27页 |
2.2.2 计算参数 | 第27页 |
2.2.3 边界条件 | 第27-28页 |
2.2.4 求解方法 | 第28-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建筑节能窗传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 第31-65页 |
3.1 网格无关性的验证 | 第31-32页 |
3.2 传热模型维数的确定 | 第32-39页 |
3.2.1 玻璃系统传热模型维数的确定 | 第33-34页 |
3.2.2 窗框系统传热模型维数的确定 | 第34-38页 |
3.2.3 整窗系统传热模型维数的确定 | 第38-39页 |
3.3 玻璃系统传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 第39-46页 |
3.3.1 玻璃系统的分类 | 第39页 |
3.3.2 玻璃厚度对玻璃系统传热特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3 玻璃高度和空气间层厚度对玻璃系统传热特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4 室外温度和对流换热系数对玻璃系统传热特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5 辐射和内部对流作用对玻璃系统传热特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6 稀有气体种类对玻璃系统传热特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 窗框系统传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 第46-55页 |
3.4.1 窗框系统的分类 | 第46页 |
3.4.2 水平窗框传热特性分析 | 第46-55页 |
3.4.3 竖直窗框传热特性分析 | 第55页 |
3.5 整窗系统传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 第55-60页 |
3.5.1 线传热系数传统计算方法 | 第56-57页 |
3.5.2 线传热系数简化计算方法 | 第57-58页 |
3.5.3 整窗传热系数 | 第58-60页 |
3.6 墙体对整窗传热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 第60-64页 |
3.6.1 安装位置对窗户U_(2D)的影响 | 第61-62页 |
3.6.2 墙体导热系数对窗户U_(2D)的影响 | 第62-63页 |
3.6.3 墙体厚度对窗户U_(2D)的影响 | 第63-6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建筑节能窗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65-72页 |
4.1 实验装置 | 第65-66页 |
4.2 实验原理 | 第66-67页 |
4.3 设备参数的标定 | 第67-69页 |
4.3.1 标准试件的测试 | 第67页 |
4.3.2 标定工况的设定 | 第67-68页 |
4.3.3 M_1、M_2的确定 | 第68-69页 |
4.4 整窗传热系数的测试 | 第69-70页 |
4.5 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70-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