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论文研究的缘起第12页
    1.2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2-16页
        1.2.1 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重要战略举措第12-13页
        1.2.2 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第13页
        1.2.3 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第13-14页
        1.2.4 城乡差距的现实第14-16页
    1.3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1.3.1 论文研究目的第16页
        1.3.2 论文研究意义第16-17页
    1.4 论文研究对象、内容和相关概念解析第17-18页
        1.4.1 论文研究对象第17页
        1.4.2 论文研究内容第17页
        1.4.3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1.5.1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0页
        1.5.2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1页
    1.6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21-24页
        1.6.1 论文研究方法第21-22页
        1.6.2 论文研究框架第22-24页
第二章 成都平原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建设背景分析第24-40页
    2.1 成都平原地域背景概述第24-28页
        2.1.1 成都平原自然地理特征第24-25页
        2.1.2 成都平原农业产业特征第25-26页
        2.1.3 成都平原传统乡土文化特征第26-28页
    2.2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建设政策背景分析第28-31页
        2.2.1 成都市城乡统筹政策分析第28-29页
        2.2.2 成都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分析第29页
        2.2.3 成都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分析第29-31页
        2.2.4 成都市关于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政策分析第31页
    2.3 成都平原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情况分析第31-38页
        2.3.1 成都市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概况第32-34页
        2.3.2 成都市新农村社区的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第34页
        2.3.3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分类第34-38页
    2.4 成都平原农业带动型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建设现状与问题第38-39页
    2.5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环境现状研究第40-55页
    3.1 成都平原已建成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环境要素研究第40-41页
    3.2 成都平原已建成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类型研究第41-43页
    3.3 成都平原已建成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环境现状分类调查研究第43-49页
        3.3.1 调研说明第43页
        3.3.2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环境现状调查研究第43-49页
    3.4 成都平原已建成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环境现状分析第49-51页
        3.4.1 规划布局现状第49-50页
        3.4.2 设施配置现状第50-51页
        3.4.3 使用现状第51页
        3.3.4 空间感受现状第51页
    3.5 成都平原已建成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存在问题分析第51-54页
        3.5.1 配套设施不齐全第51-52页
        3.5.2 规划布局不合理,设计简单第52-53页
        3.5.3 使用率低,交往空间逐渐遗落第53页
        3.5.4 规划设计无特色,文脉缺失,缺乏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第53-54页
        3.5.5 规划设计缺乏对农业生产的考虑第54页
        3.5.6 空间设计缺乏对特殊人群的关怀,主要是无障碍设施的缺乏第54页
    3.6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居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行为与环境心理特征分析第55-80页
    4.1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居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行为与环境心理调查研究情况概述第55-58页
        4.1.1 调研目的第55-56页
        4.1.2. 调研对象第56页
        4.1.3. 调研方法第56页
        4.1.4 调研步骤第56-57页
        4.1.5 调研概况第57-58页
    4.2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居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行为与环境心理调研分析第58-71页
        4.2.1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居民在社区外部公共空间内的环境行为调研分析第58-69页
        4.2.2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居民在社区外部公共空间内的环境心理调研分析第69-71页
    4.3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居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行为与环境心理特征分析第71-78页
        4.3.1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居民在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环境行为特征分析第72-77页
        4.3.2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居民在外部公共空间环境心理特征分析第77-78页
    4.4 小结第78-80页
第五章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策略研究第80-90页
    5.1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居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第80-81页
        5.1.1 外部客观因素——环境要素第80-81页
        5.1.2 自身主观因素——生产生活方式第81页
    5.2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构成体系分析第81-83页
        5.2.1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体系构成分析第81-82页
        5.2.2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环境特征分析第82-83页
    5.3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理念研究第83页
        5.3.1 使用者参与的设计理念第83页
        5.3.2 尊重人文的设计理念第83页
        5.3.3 设计结合自然的设计理念第83页
    5.4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策略研究第83-89页
        5.4.1 外部公共空间的位置选择策略第83-84页
        5.4.2 外部公共空间的场地设计策略第84-85页
        5.4.3 外部公共空间的服务设施配置策略第85-86页
        5.4.4 外部公共空间的布局方式选择策略第86-87页
        5.4.5 外部公共空间的景观塑造策略第87页
        5.4.6 传统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策略第87页
        5.4.7 考虑特殊人群行为需求的设计策略第87-88页
        5.4.8 户外劳动场地的设计策略第88-89页
    5.5 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实践典型案例分析第90-113页
    6.1 双流县三星镇龙星村一组社区建设实践案例评价分析第90-101页
        6.1.1 龙星村一组社区现状介绍第90页
        6.1.2 龙星村一组社区规划设计方案解读第90-91页
        6.1.3 龙星村一组社区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研究第91-93页
        6.1.4 龙星村一组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环境行为与环境心理调研分析第93-98页
        6.1.5 龙星村一组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成果评价分析第98-101页
    6.2 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八组社区建设实践案例评价分析第101-112页
        6.2.1 鹤鸣村八组社区现状介绍第101-102页
        6.2.2 鹤鸣村八组社区规划设计方案解读第102-103页
        6.2.3 鹤鸣村八组社区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研究第103-104页
        6.2.4 鹤鸣村八组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环境行为与环境心理调研分析第104-109页
        6.2.5 鹤鸣村八组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成果评价分析第109-112页
    6.3 小结第112-113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13-115页
    7.1 研究结论第113页
    7.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13-114页
        7.2.1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13页
        7.2.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第113-114页
    7.3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与展望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9页
附录第119-124页
    附录一:现场信息记录表第119-121页
    附录二:社区配套设施统计表第121-123页
    附录三:成都平原新农村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使用情况调查访谈问卷第123-12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体验营销理论下的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研究
下一篇:建筑节能窗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