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

限时达快货班列开行方案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概述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运输网络构建第12页
        1.2.2 直达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第12-13页
        1.2.3 快捷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第13-14页
        1.2.4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第14页
        1.2.5 小结第14-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铁路快运市场现状和时限快运可行性分析第17-37页
    2.1 铁路快运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分析第17-24页
        2.1.1 我国铁路快运业务发展历程第17-18页
        2.1.2 我国铁路快运业务发展现状第18-22页
        2.1.3 国外铁路快运业务发展现状第22-23页
        2.1.4 铁路快捷货运面临的挑战第23-24页
    2.2 时限快运市场概述第24-28页
        2.2.1 国内货运市场细分和需求转变第24-27页
        2.2.2 时限快运市场界定第27-28页
        2.2.3 铁路时限快运组织内涵第28页
    2.3 普速铁路时限快运业务的可行性分析第28-36页
        2.3.1 普速铁路时限快运的经济可行性分析第28-32页
        2.3.2 普速铁路时限快运的技术可行性分析第32-35页
        2.3.3 普速铁路时限快运的政策可行性分析第35-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特征与运行网络第37-58页
    3.1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特征与分类第37-45页
        3.1.1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形式第37页
        3.1.2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特点第37-39页
        3.1.3 限时达快货班列开行条件第39-41页
        3.1.4 铁路时限快运班列的运输时间标准第41-43页
        3.1.5 限时达快货班列产品谱系第43-45页
    3.2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开行方案第45-48页
        3.2.1 铁路快货班列开行方案作用及意义第45页
        3.2.2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开行方案内容第45页
        3.2.3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开行方案编制原则第45-46页
        3.2.4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开行方案编制流程第46-48页
    3.3 铁路时限快运服务网络构建第48-57页
        3.3.1 铁路时限快运网点构建依据第48-51页
        3.3.2 铁路时限快运节点城市等级划分第51-56页
        3.3.3 铁路限时达快运班列运行网络第56-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开行方案设计第58-69页
    4.1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开行区段和路径第58-62页
        4.1.1 开行区段确定方法和原则第58-59页
        4.1.2 开行区段确定步骤第59-62页
    4.2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编组数量第62-63页
        4.2.1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编组数量影响因素第62-63页
        4.2.2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最小编组第63页
        4.2.3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最大编组第63页
    4.3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优化模型第63-66页
        4.3.1 问题描述第63-64页
        4.3.2 基本假设第64页
        4.3.3 符号参数第64-65页
        4.3.4 目标函数第65页
        4.3.5 约束条件第65-66页
    4.4 铁路限时达快货班列优化模型求解方法第66-68页
        4.4.1 模型识别第66页
        4.4.2 模型求解时间复杂度第66-67页
        4.4.3 模型求解方法第67-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铁路限时达快运班列开行方案算例第69-76页
    5.1 算例设计第69-70页
    5.2 数据准备第70-71页
    5.3 求解过程第71-73页
        5.3.1 数据处理第71-72页
        5.3.2 编程第72页
        5.3.3 求解第72-73页
    5.4 开行方案第73-75页
        5.4.1 最优开行方案第73-74页
        5.4.2 开行方案评价第74-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附录第82-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IMPACK和Simulink联合仿真的摆式动车组曲线通过性能研究
下一篇:铁道车辆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及减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