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标准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CONTENTS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11-16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三、本文结构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法律标准的概念 | 第16-26页 |
| 第一节 作为法律术语的法律标准 | 第16-18页 |
| 一、标准 | 第16-17页 |
| 二、法定标准与法律标准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法律标准的界定 | 第18-21页 |
| 一、国内外学者对法律标准的论述 | 第18-19页 |
| 二、法律标准:一个描述性定义 | 第19-21页 |
| 第三节 法律标准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21-26页 |
| 一、规则与标准 | 第21-23页 |
| 二、标准与原则 | 第23-25页 |
| 三、规则、标准、原则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法律标准存在的意义 | 第26-37页 |
| 第一节 法律标准的积极意义 | 第26-32页 |
| 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 第26-30页 |
| 二、关照个案公正 | 第30-31页 |
| 三、还原法律的真实目的 | 第31-32页 |
| 第二节 法律标准的负面效用 | 第32-34页 |
| 一、法律的指引作用减弱 | 第32页 |
| 二、事后规则 | 第32-33页 |
| 三、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 第33页 |
| 四、价值主观性 | 第33-34页 |
| 第三节 从规则到标准——迈向回应型法 | 第34-37页 |
| 一、历史的趋势 | 第34-35页 |
| 二、迈向回应型法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法的运行视野中的法律标准 | 第37-50页 |
| 第一节 法律标准的立法选择与典型表达 | 第37-48页 |
| 一、法律标准的立法选择 | 第37-45页 |
| 二、法律标准的典型立法表达——以当下中国为例 | 第45-48页 |
| 第二节 法律标准实施的一般理论 | 第48-50页 |
| 一、价值补充的共识性原则 | 第48-49页 |
| 二、充分说明判决理由 | 第49页 |
| 三、裁判过程的合理性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法律标准应用的中国经验 | 第50-57页 |
| 第一节 法律标准在立法中的典型问题 | 第50-52页 |
| 第二节 法律标准实施中的典型问题——以司法为例 | 第52-54页 |
| 一、判决结论论证不充分 | 第52-53页 |
| 二、司法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 第53-54页 |
| 第三节 法律标准在我国运用的完善 | 第54-57页 |
| 一、转变司法观念 | 第54页 |
| 二、法官职业化改革 | 第54-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