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复合阻尼耗能可更换连梁的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可更换连梁抗震性能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金属耗能型可更换连梁第12-16页
        1.2.2 摩擦耗能型可更换连梁第16页
        1.2.3 粘弹性耗能型可更换连梁第16-17页
        1.2.4 复合耗能型可更换连梁第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复合耗能型连梁阻尼器有限元模拟及分析第19-39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复合阻尼连梁阻尼器的提出及工作原理第19-24页
        2.2.1 连梁受力特点分析第19-20页
        2.2.2 可更换连梁阻尼器的工程性能要求第20-23页
        2.2.3 复合阻尼耗能型可更换连梁的构造特点第23页
        2.2.4 复合阻尼耗能型可更换连梁的工作原理第23-24页
    2.3 复合阻尼耗能剪切型阻尼器有限元模型的模拟第24-26页
        2.3.1 ABAQUS软件介绍第24页
        2.3.2 材料本构第24-26页
        2.3.3 其他设置第26页
    2.4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第26-38页
        2.4.1 复合耗能阻尼器与粘弹性阻尼器的对比第27-29页
        2.4.2 粘弹性层厚度对阻尼器耗能性能的影响第29-31页
        2.4.3 橡胶层数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第31-32页
        2.4.4 粘弹性材料剪切模量对阻尼器耗能性能的影响第32-33页
        2.4.5 低屈服点软钢复合阻尼耗能阻尼器的滞回性能分析第33-36页
        2.4.6 复合耗能阻尼器的滞回曲线特点及恢复力模型第36-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连梁阻尼器的不同布置方式对剪力墙结构的减震效果分析第39-54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及软件中的实现第39-41页
        3.2.1 粘弹性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第39-41页
        3.2.2 粘弹性阻尼器在ABAQUS中的实现第41页
    3.3 剪力墙有限元模型建立第41-47页
        3.3.1 模型概况第42-44页
        3.3.2 本构模型选择第44-47页
    3.4 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47-53页
        3.4.1 地震动的选取第47页
        3.4.2 模态分析第47页
        3.4.3 地震时程分析第47-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基于ABAQUS的框剪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第54-66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结构设计资料第54-55页
        4.2.1 结构布置第54页
        4.2.2 结构设计参数第54-55页
    4.3 框剪结构限元模型第55-59页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6-58页
        4.3.2 地震动记录的选取与调整第58-59页
    4.4 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59-65页
        4.4.1 应力应变云图第59-60页
        4.4.2 顶点加速度分析第60-61页
        4.4.3 层间位移分析第61-62页
        4.4.4 剪力墙及连梁损伤分析第62-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复合阻尼耗能连梁框剪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第66-75页
    5.1 引言第66页
    5.2 复合耗能连梁阻尼器结构模型及其参数第66-67页
    5.3 地震动的选取第67页
    5.4 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67-74页
        5.4.1 HectorMine地震动分析第67-71页
        5.4.2 ImperialValley,USA地震动分析第71-74页
    5.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结论第75页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致谢第82-83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曲双扭钢管网壳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下一篇:吴忠市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纠倾加固工程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