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期耐冷QTL初步定位与分析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1.1 低温冷害的定义和类型 | 第10-11页 |
1.1.1 低温冷害的定义 | 第10页 |
1.1.2 低温冷害的类型 | 第10-11页 |
1.2 玉米的起源与杂种优势 | 第11-12页 |
1.2.1 玉米的起源 | 第11页 |
1.2.2 玉米的进化起源假说 | 第11-12页 |
1.2.3 玉米自交系Mo17 | 第12页 |
1.2.4 玉米的杂种优势 | 第12页 |
1.3 低温冷害与玉米生产 | 第12-14页 |
1.4 低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4-16页 |
1.4.1 低温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 第14-15页 |
1.4.2 低温对玉米根系发育的影响 | 第15-16页 |
1.5 数量性状的QTL定位 | 第16-19页 |
1.5.1 QTL定位原理 | 第16-17页 |
1.5.2 QTL定位群体 | 第17页 |
1.5.3 QTL的分子标记和定位方法 | 第17-19页 |
1.6 植物低温胁迫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6.1 CAMTA与低温胁迫 | 第19页 |
1.6.2 低温胁迫与基因表达 | 第19-20页 |
1.6.3 低温胁迫与代谢 | 第20页 |
1.6.4 低温胁迫与植物激素 | 第20-22页 |
1.6.5 低温胁迫与生物钟 | 第22页 |
1.7 玉米苗期耐冷性QTL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2.1 材料 | 第26页 |
2.2 群体构建 | 第26页 |
2.3 方法 | 第26-27页 |
2.3.1 冷胁迫处理 | 第26页 |
2.3.2 表型鉴定 | 第26页 |
2.3.3 数据分析 | 第26-27页 |
2.4 QTL定位 | 第27页 |
2.5 候选基因及注释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连锁图谱构建与表型分析 | 第28-34页 |
3.1 连锁图谱的构建与分析 | 第28-29页 |
3.2 表型分析 | 第29-31页 |
3.2.1 MX群体株高性状的分析 | 第29页 |
3.2.2 MX群体根长性状的分析 | 第29-30页 |
3.2.3 MX群体干重性状的分析 | 第30-31页 |
3.3 关联性分析和广义遗传率 | 第31-33页 |
3.3.1 关联性分析 | 第31-32页 |
3.3.2 广义遗传力 | 第32-33页 |
3.4 讨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苗期耐冷相关性状QTL定位 | 第34-41页 |
4.1 QTL定位结果 | 第34-39页 |
4.1.1 MX群体株高性状的QTL定位结果 | 第34-36页 |
4.1.2 MX群体根长性状的QTL定位结果 | 第36-37页 |
4.1.3 MX群体干重性状的QTL定位结果 | 第37-39页 |
4.2 QTL位点的基因组成 | 第39-40页 |
4.3 讨论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