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3-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1.2.1 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 | 第15-20页 |
1.2.2 研究现状简要评述 | 第20-21页 |
1.3 研究目的与分析框架 | 第21-2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3.2 分析框架 | 第21-23页 |
1.4 研究内容的结构安排 | 第23-24页 |
1.4.1 绪论、概念与理论基础部分 | 第23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部分 | 第23页 |
1.4.3 研究结论部分 | 第23-24页 |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1.5.1 文献研究 | 第24页 |
1.5.2 实地考查 | 第24页 |
1.5.3 问卷调查和访谈 | 第24页 |
1.5.4 案例、实证分析 | 第24页 |
1.5.5 系统分析 | 第24-25页 |
1.6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5页 |
1.6.1 体现在研究视角创新上 | 第25页 |
1.6.2 完善和推进了研究方法 | 第25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2 相关概念释义和理论基础 | 第26-42页 |
2.1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相关概念释义 | 第26-30页 |
2.1.1 农产品内涵 | 第26页 |
2.1.2 农产品品牌内涵 | 第26-27页 |
2.1.3 农产品区域品牌内涵 | 第27-3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30-41页 |
2.2.1 品牌理论 | 第30-34页 |
2.2.2 区域品牌理论 | 第34-35页 |
2.2.3 农产品品牌理论 | 第35-37页 |
2.2.4 农业产业集群理论 | 第37-39页 |
2.2.5 博弈论 | 第39-40页 |
2.2.6 价值链理论 | 第40-4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3 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现状 | 第42-58页 |
3.1 国外农产品区域品牌概况 | 第42-44页 |
3.1.1 发展概况 | 第42-43页 |
3.1.2 法国、日本农产品区域品牌典型经验 | 第43-44页 |
3.2 国内农产品区域品牌概况 | 第44-46页 |
3.2.1 发展概况 | 第44页 |
3.2.2 国内农产品区域品牌典型案例 | 第44-46页 |
3.3 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现状 | 第46-57页 |
3.3.1 优势基础 | 第46-50页 |
3.3.2 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成效 | 第50-56页 |
3.3.3 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方式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影响因素构成与实证分析 | 第58-94页 |
4.1 影响因素构成 | 第58-61页 |
4.1.1 使用DEMATEL方法对影响因素的选择 | 第58-59页 |
4.1.2 基于品牌价值链战略的构成要素 | 第59页 |
4.1.3 分析区域品牌时对影响因素的选择 | 第59-61页 |
4.2 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影响因素构成 | 第61-62页 |
4.2.1 区域性因素 | 第61页 |
4.2.2 产业性因素 | 第61页 |
4.2.3 品牌性因素 | 第61-62页 |
4.3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62-91页 |
4.3.1 乌海葡萄区域品牌发展过程 | 第62页 |
4.3.2 研究过程 | 第62-80页 |
4.3.3 托县辣椒区域品牌实证分析结果 | 第80-86页 |
4.3.4 科尔沁肥牛肉区域品牌实证分析结果 | 第86-91页 |
4.4 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效应 | 第91-92页 |
4.4.1 品牌效应生发的自然条件良好 | 第91页 |
4.4.2 集聚效应不显著 | 第91-92页 |
4.4.3 协同效应表现出差异性 | 第9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5 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主体分析 | 第94-101页 |
5.1 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构成 | 第94页 |
5.1.1 一元主体观 | 第94页 |
5.1.2 二元主体观 | 第94页 |
5.1.3 多元主体观 | 第94页 |
5.2 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主体构成 | 第94-96页 |
5.2.1 从地方政府角度 | 第95页 |
5.2.2 从龙头企业角度 | 第95页 |
5.2.3 从行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角度 | 第95-96页 |
5.3 建设主体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维护的分析 | 第96-100页 |
5.3.1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96-97页 |
5.3.2 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97-99页 |
5.3.3 结论 | 第99-10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6 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 第101-108页 |
6.1 农产品区域品牌影响力有限 | 第101-103页 |
6.1.1 农产品企业品牌影响力表现 | 第101页 |
6.1.2 农产品区域品牌影响力表现 | 第101-103页 |
6.2 农业产业集群的品牌带动效应不显著 | 第103-105页 |
6.2.1 区域性因素和产业性因素间相互牵制 | 第103页 |
6.2.2 产业集群硬件滞后 | 第103-104页 |
6.2.3 产业链延伸能力有待增强 | 第104-105页 |
6.3 经营主体品牌营销能力不强 | 第105-106页 |
6.3.1 品牌形象创新能力不强 | 第105页 |
6.3.2 品牌市场推广缺乏力度 | 第105-106页 |
6.4 培育保护机制尚不健全,区域品牌建设动力不足 | 第106-10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7 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对策 | 第108-115页 |
7.1 完善促进发展的服务体系 | 第108-109页 |
7.1.1 加大质量监管力度 | 第108页 |
7.1.2 培育品牌建设的实施主体 | 第108-109页 |
7.1.3 强化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宣传、维护 | 第109页 |
7.2 打造优良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 第109-111页 |
7.2.1 以政府为主导、农业企业化组织配合 | 第110页 |
7.2.2 推进农业产业集群特色定位 | 第110-111页 |
7.3 企业要提升品牌营销与管理能力 | 第111-113页 |
7.3.1 重视质量管理和产品开发 | 第111页 |
7.3.2 塑造差异化企业品牌 | 第111-112页 |
7.3.3 深化营销推广与品牌维护 | 第112-113页 |
7.4 重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管理与维护 | 第113-114页 |
7.4.1 突出与企业品牌管理与维护的差异 | 第113页 |
7.4.2 充分借力区域、产业和品牌性因素 | 第113-114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8页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5-117页 |
8.1.1“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带动”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第115页 |
8.1.2 发展需要打造更完善的农业产业集群条件 | 第115-116页 |
8.1.3 以实现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互动发展为目标 | 第116页 |
8.1.4 充分发挥区域性因素优势 | 第116页 |
8.1.5 持续强化农产品区域品牌传播 | 第116-117页 |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8页 |
附录 | 第128-150页 |
作者简介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