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负荷分析论文--系统中能量损失的降低及无功功率的补偿论文

电力系统综合节能的有功与无功功率协调优化问题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第12-18页
        1.2.1 有功功率优化第13-14页
        1.2.2 无功功率优化第14页
        1.2.3 有功与无功功率解耦或交替优化第14-17页
        1.2.4 多目标优化第17-18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电力系统有功与无功功率协调优化机理阐述第19-27页
    2.1 发电机P-Q 功率极限曲线第19-21页
    2.2 输电线路输送端功率圆曲线第21-23页
    2.3 有功与无功功率协调优化机理阐述第23-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基于发电侧节能效益最优的有功与无功功率协调优化第27-46页
    3.1 基于发电侧节能效益最优的有功与无功功率协调优化模型第27-32页
        3.1.1 总发电成本最小的目标函数第27-30页
        3.1.2 约束条件第30-32页
    3.2 基于发电侧节能效益最优的有功与无功功率协调优化算法第32-43页
        3.2.1 优化算法简介第32-35页
        3.2.2 简化梯度法与牛顿法相结合的优化算法第35-37页
        3.2.3 节点类型转换与支路类型转换第37-43页
    3.3 算例分析第43-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基于发电侧与电网侧综合节能效益最优的有功与无功功率协调优化第46-59页
    4.1 基于发电侧与电网侧综合节能效益最优的有功与无功功率协调优化模型第46-49页
        4.1.1 总发电成本最小和电网有功损耗最小的目标函数第46-48页
        4.1.2 约束条件第48-49页
    4.2 PARETO 最优性第49-50页
    4.3 基于发电侧与电网侧综合节能效益最优的有功与无功功率协调优化算法第50-56页
        4.3.1 λ乘子第50-52页
        4.3.2 综合节能效益最优解第52-53页
        4.3.3 λ值的求解方法第53-56页
    4.4 算例分析第56-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5.1 主要结论第59-60页
    5.2 研究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一第64-65页
附录二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第67-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68-71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机考结构效度研究初探
下一篇: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