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一、概述 | 第11-19页 |
(一)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的界定 | 第11-12页 |
(二) 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 | 第12-16页 |
1.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的概念及其发展 | 第12-14页 |
2.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项目 | 第14-16页 |
(三) 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法律机制的概念 | 第16-19页 |
二、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法律机制的现状 | 第19-28页 |
(一) 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的现状 | 第19-20页 |
(二) 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的立法现状 | 第20-22页 |
(三) 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的执法现状 | 第22-28页 |
三、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8-36页 |
(一) 法律体系的不足 | 第28-30页 |
(二) 执法机构的不足 | 第30-34页 |
(三) 缺乏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文化的支撑 | 第34-36页 |
四、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法律机制的完善 | 第36-45页 |
(一) 完善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的法律体系 | 第36-39页 |
1.签订有关协定,协调整合各国环境立法 | 第36-37页 |
2.建立独立的GMS环境争端解决机制 | 第37-39页 |
(二) 完善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的执法机构 | 第39-41页 |
1.明确亚行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与职能 | 第39-40页 |
2.设立专门的GMS环境合作委员会 | 第40-41页 |
3.拓展GMS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机制的合作领域与层次 | 第41页 |
(三)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 第41-45页 |
1.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 第41-42页 |
2.培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文化 | 第42-43页 |
3.确立公众参与等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推进走廊项目建设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