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 社会调查法 | 第14页 |
2.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3. 举例研究法 | 第14页 |
4. 历史研究法 | 第14-15页 |
二、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5-21页 |
(一) 住房权概念 | 第15-16页 |
(二) 住房权的渊源 | 第16-17页 |
1. 中国古代住房权的起源 | 第16-17页 |
2. 国外住房权的起源和发展 | 第17页 |
(三) 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概念 | 第17页 |
(四) 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内涵 | 第17-18页 |
1. 住房保障法律制度是社会保障法的重要内容 | 第18页 |
2. 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受益者是住房困难者 | 第18页 |
(五) 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原则 | 第18-21页 |
1. 平等优先原则 | 第19页 |
2. 政府主导原则 | 第19-21页 |
三、我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立法状况 | 第21-24页 |
(一) 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21-22页 |
1. 住房保障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21页 |
2. 住房保障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21-22页 |
3. 住房保障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22页 |
(二) 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状况 | 第22-24页 |
1. 住房保障的基础性法律 | 第22页 |
2. 住房保障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 第22-23页 |
3. 住房保障的地方性规定 | 第23-24页 |
四、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 第24-30页 |
(一) 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立法上的缺陷 | 第24-26页 |
1. 住房保障立法层次效力低 | 第24页 |
2. 住房权不是公民一项基本权利 | 第24-25页 |
3. 未从法律的角度遏制高住房价格 | 第25页 |
4. 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问题 | 第25-26页 |
(二) 住房保障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存在的缺陷 | 第26-30页 |
1. 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26-27页 |
2. 经济适用房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27-28页 |
3. 廉租房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28-30页 |
五、国外住房保障性法律制度 | 第30-35页 |
(一)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及调控手段 | 第30-31页 |
1. 面向中低收入居民的政府公房 | 第30页 |
2. 对低收入者的房租补贴 | 第30-31页 |
3. 政府、银行、保险、社会福利机构等综合作用于住房保障 | 第31页 |
(二) 美国住房保障政策 | 第31-32页 |
1. 立法保障 | 第31页 |
2. 推行住房分类供应及补贴制度 | 第31-32页 |
3. 金融、财政与税收政策 | 第32页 |
4. 以住房券的方式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财政补贴 | 第32页 |
5. 土地规划控制 | 第32页 |
(三) 瑞典的公共住房及住房合作社政策 | 第32-33页 |
1. 公共住房政策 | 第32页 |
2. 公共住房补贴政策 | 第32-33页 |
3. 住房合作社政策 | 第33页 |
(四) 德国的供给需求双管齐下政策和房租补贴制度 | 第33-35页 |
1. 供给需求双管齐下 | 第33-34页 |
2. 房租补贴制度 | 第34-35页 |
六、完善我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 | 第35-51页 |
(一) 制定《住房保障法》 | 第35-44页 |
1. 制定《住房保障法》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2. 《住房保障法》的内容 | 第36-38页 |
3. 确立公民的基本住房权 | 第38-40页 |
4. 通过法律手段抑制地价的过快上涨 | 第40-42页 |
5. 进行法律规定的整理,最终实现法律规定的协调统一 | 第42-44页 |
(二) 完善住房保障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 第44-51页 |
1. 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 第44-46页 |
2. 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 | 第46-48页 |
3. 完善廉租房制度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