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 我国蜂蜜在国内外市场面临的问题 | 第13-14页 |
2 指纹图谱研究及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3 蜂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 第15-17页 |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6-17页 |
3.2 毛细管电泳法 | 第17页 |
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5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蜂蜜中总黄酮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19-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1.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19-20页 |
1.1.2 仪器设备 | 第20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1.2.1 蜂蜜提取液的制备 | 第20页 |
1.2.2 AlCl_3显色法测定蜂蜜中的总黄酮含量 | 第20-21页 |
1.2.3 Al(NO_3)_3显色法测定蜂蜜中的总黄酮含量 | 第21页 |
1.2.4 HPLC法测定蜂蜜黄酮含量 | 第21-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2.1 AlCl_3与Al(NO_3)_3显色法测定蜂蜜中总黄酮含量结果比较 | 第22-23页 |
2.2 HPLC法测定蜂蜜中总黄酮含量 | 第23-25页 |
3 结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蜂蜜中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的研究 | 第26-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1.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6-27页 |
1.1.2 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1.2.1 树脂的预处理与再生 | 第28页 |
1.2.2 树脂的静态吸附、解吸实验研究 | 第28页 |
1.2.3 吸附动力学 | 第28-29页 |
1.2.4 最优树脂的吸附等温线 | 第29-30页 |
1.2.5 统计分析 | 第30页 |
1.2.6 XAD-2树脂富集分离黄酮条件优化 | 第30-31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1-41页 |
2.1 树脂的静态吸附、解吸率 | 第31-32页 |
2.2 树脂的吸附动力学 | 第32-36页 |
2.3 Amberlite XAD-2树脂的吸附等温线 | 第36-38页 |
2.4 XAD-2树脂分离蜂蜜中黄酮条件优化 | 第38-41页 |
2.4.1 蜂蜜上样量与树脂量的比例选择 | 第38-39页 |
2.4.2 上样液pH的选择 | 第39-40页 |
2.4.3 洗脱溶剂的浓度选择 | 第40页 |
2.4.4 洗脱体积的选择 | 第40-41页 |
3 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HPLC-PDA以及LC-MS/MS对蜂蜜黄酮的分离鉴定 | 第42-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1.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42-43页 |
1.1.2 仪器设备 | 第4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1.2.1 蜂蜜样品供试液的制备 | 第43-44页 |
1.2.2 HPLC-UV分析 | 第44页 |
1.2.3 HPLC色谱条件优化 | 第44页 |
1.2.4 HPLC方法学考察 | 第44-45页 |
1.2.5 HPLC-ESI-MS/MS分析 | 第4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5-63页 |
2.1 HPLC色谱条件优化 | 第45-49页 |
2.1.1 色谱柱的确定 | 第45-46页 |
2.1.2 流动相的确定 | 第46-48页 |
2.1.3 流速的确定 | 第48-49页 |
2.2 HPLC方法学的考察 | 第49-63页 |
2.2.1 黄酮标准品的线性关系、检出限 | 第49页 |
2.2.2 稳定性、重复性实验 | 第49页 |
2.2.3 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实验 | 第49-50页 |
2.3 黄酮标准样品的HPLC/MS分析 | 第50-52页 |
2.4 油菜蜂蜜样品中黄酮类物质的LC/MS解析 | 第52-63页 |
3 结论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油菜蜂蜜中指纹图谱的建立及鉴伪 | 第65-8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9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65-68页 |
1.1.1 实验原料 | 第65-67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67页 |
1.1.3 仪器设备 | 第67-68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68-69页 |
1.2.1 蜂蜜黄酮供试样品的制备 | 第68页 |
1.2.2 HPLC定量分析 | 第68页 |
1.2.3 指纹图谱特征分析 | 第68页 |
1.2.4 相似度分析 | 第68页 |
1.2.5 聚类分析 | 第68页 |
1.2.6 主成分分析 | 第68-69页 |
1.2.7 蜂蜜黄酮指纹图谱在鉴伪中的初步应用 | 第69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9-82页 |
2.1 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 第69-71页 |
2.2 样品黄酮类化合物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 | 第71-76页 |
2.3 相似度分析 | 第76-77页 |
2.4 聚类分析 | 第77-79页 |
2.5 主成分分析 | 第79-81页 |
2.6 初步鉴伪应用研究 | 第81-82页 |
3 结论 | 第82-84页 |
第六章 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 第84-9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7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84-85页 |
1.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84-85页 |
1.1.2 仪器设备 | 第85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85-87页 |
1.2.1 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得率计算 | 第85页 |
1.2.2 超声波辅助提取蜂花粉中黄酮类物质 | 第85-86页 |
1.2.3 二次旋转正交试验设计 | 第86-87页 |
1.2.4 蜂花粉黄酮提取液制备供HPLC-MS-MS分析 | 第87页 |
1.2.5 黄酮类物质的HPLC-MS分析 | 第87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87-98页 |
2.1 单因素对提取蜂花粉中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87-90页 |
2.1.1 提取溶剂浓度对油菜蜂花粉中黄酮得率的影响 | 第87-88页 |
2.1.2 料液比对油菜蜂花粉中黄酮得率的影响 | 第88-89页 |
2.1.3 超声时间对油菜蜂花粉中黄酮得率的影响 | 第89页 |
2.1.4 超声温度对油菜蜂花粉中黄酮得率的影响 | 第89-90页 |
2.2 二次旋转正交试验结果 | 第90-94页 |
2.2.1 响应面分析 | 第90-92页 |
2.2.2 岭嵴寻优分析 | 第92-94页 |
2.3 HPLC/MS/MS分析 | 第94-98页 |
3 结论 | 第98-9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8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