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饲料论文--粗饲料论文

山蚂蝗属植物单宁含量动态变化及其饲用价值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植物拉丁名及缩写说明第10-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9页
    1.1 山蚂蝗饲用价值研究进展第11-13页
        1.1.1 山蚂蝗生长特性及营养价值研究第11-12页
        1.1.2 山蚂蝗用作饲料的抗营养因子研究第12页
        1.1.3 山蚂蝗饲喂畜禽效果研究第12-13页
    1.2 单宁含量对家畜的影响第13-16页
        1.2.1 单宁的营养作用第13-14页
            1.2.1.1 过瘤胃蛋白保护作用第13-14页
            1.2.1.2 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第14页
            1.2.1.3 缓解草食动物臌胀病的发生第14页
        1.2.2 单宁的抗营养作用第14-15页
            1.2.2.1 影响家畜的随意采食量和适口性第14页
            1.2.2.2 影响瘤胃发酵功能第14页
            1.2.2.3 降低家畜对养分的吸收和消化第14-15页
            1.2.2.4 单宁的毒性作用第15页
        1.2.3 饲料中单宁适宜添加量的研究第15页
        1.2.4 单宁抗营养作用的抑制措施第15-16页
    1.3 体外产气法在饲料营养价值研究中的应用第16-18页
        1.3.1 饲料营养价值研究方法第16页
        1.3.2 体外产气法简介第16页
        1.3.3 体外产气法的应用第16-18页
        1.3.4 影响体外产气的因素第18页
            1.3.4.1 样品的影响第18页
            1.3.4.2 瘤胃液采集和接种的影响第18页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山蚂蝗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动态第19-3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9-20页
        2.1.1 供试材料生境概况第19页
        2.1.2 材料及取样方法第19页
        2.1.3 养分含量测定第19-20页
        2.1.4 饲料相对值(RFV)的计算方法第20页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0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0-22页
        2.2.1 各山蚂蝗营养成分含量随生育期变化动态第20-22页
            2.2.1.1 山蚂蝗干物质(DM)含量随生育期变化动态第20页
            2.2.1.2 山蚂蝗粗蛋白(CP)含量随生育期变化动态第20页
            2.2.1.3 山蚂蝗粗脂肪(EE)含量随生育期变化动态第20-21页
            2.2.1.4 山蚂蝗粗灰分(Ash)含量随生育期变化动态第21页
            2.2.1.5 山蚂蝗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随生育期变化动态第21页
            2.2.1.6 山蚂蝗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生育期变化动态第21页
            2.2.1.7 山蚂蝗热能值随随生育期变化动态第21-22页
            2.2.1.8 山蚂蝗饲料相对值(RFV)随生育期变化动态第22页
    2.3 讨论第22-32页
        2.3.1 植物成熟度对营养成分的影响第22-23页
        2.3.2 山蚂蝗营养价值分析第23-32页
第三章 山蚂蝗单宁含量随季节变化动态研究第32-3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2-33页
        3.1.1 材料第32页
        3.1.2 试剂第32页
        3.1.3 仪器第32页
        3.1.4 测定方法第32-33页
            3.1.4.1 单宁标准曲线绘制第32-33页
            3.1.4.2 植物中单宁含量测定第3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3-35页
        3.2.1 单宁标准曲线第33页
        3.2.2 山蚂蝗单宁含量随月份动态变化第33-35页
        3.2.3 单宁含量对其他养分含量的影响第35页
    3.3 讨论第35-38页
        3.3.1 影响植物单宁含量的因素第35-37页
        3.3.2 单宁在畜牧业中的作用第37-38页
第四章 体外产气法研究山蚂蝗饲用价值第38-5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4.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第38页
        4.1.2 试验材料及仪器装置第38页
        4.1.3 体外产气试验第38-39页
            4.1.3.1 缓冲液配制第38-39页
            4.1.3.2 瘤胃液的采集第39页
            4.1.3.3 试验方法及测试指标第39页
        4.1.4 数据处理第39页
        4.1.5 统计分析第3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9-51页
        4.2.1 各山蚂蝗体外产气量随生长月份变化动态第39-48页
            4.2.1.1 排钱草体外产气量变化动态第39-40页
            4.2.1.2 毛排钱草体外产气量变化动态第40-41页
            4.2.1.3 假木豆体外产气量变化动态第41页
            4.2.1.4 单节假木豆体外产气量变化动态第41-42页
            4.2.1.5 绒毛山蚂蝗体外产气量变化动态第42页
            4.2.1.6 糙伏山蚂蝗体外产气量变化动态第42-43页
            4.2.1.7 尖叶绒毛山蚂蝗体外产气量变化动态第43-44页
            4.2.1.8 印尼山蚂蝗体外产气量变化动态第44页
            4.2.1.9 圆叶舞草体外产气量变化动态第44-45页
            4.2.1.10 卵叶山蚂蝗体外产气量变化动态第45-46页
            4.2.1.11 葫芦茶体外产气量变化动态第46页
            4.2.1.12 长叶排钱体外产气量变化动态第46-47页
            4.2.1.13 异叶山蚂蝗体外产气量变化动态第47页
            4.2.1.14 三点金体外产气量变化动态第47-48页
        4.2.2 山蚂蝗不同生长月份产气量变化动态第48页
        4.2.3 山蚂蝗不同生长月份干物质消化率变化动态第48-49页
        4.2.4 山蚂蝗不同生长月份代谢能变化动态第49页
        4.2.5 山蚂蝗体外发酵参数分析第49-50页
        4.2.6 山蚂蝗干物质消化率、产气量变化动态第50页
        4.2.7 山蚂蝗常规养分、单宁含量、产气量、干物质消化率间的相关性分析第50-51页
    4.3 讨论第51-56页
        4.3.1 山蚂蝗体外产气量的变化趋势第51页
        4.3.2 体外产气量与干物质消化率第51-56页
第五章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梅花鹿MTNR1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茸量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保定山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及黑木耳培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