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鹿论文

梅花鹿MTNR1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茸量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20页
    1.1 梅花鹿及其鹿茸简介第11-12页
    1.2 鹿茸生长的概述第12页
    1.3 影响鹿茸生长发育的因素第12-13页
        1.3.1 光照第12-13页
        1.3.2 年龄第13页
    1.4 褪黑激素第13-15页
        1.4.1 褪黑激素对鹿茸生长的影响第14页
        1.4.2 褪黑激素对骨质的影响第14-15页
        1.4.3 褪黑激素促进生茸的作用途径第15页
    1.5 褪黑激素受体第15-17页
        1.5.1 褪黑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第16页
        1.5.2 褪黑激素和褪黑激素受体的作用通路第16-17页
        1.5.3 褪黑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第17页
    1.6 褪黑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的生物学方法第17-20页
        1.6.1 SNP第17-18页
        1.6.2 PCR-RFLP第18页
        1.6.3 等位基因特异PCR(AS-PCR)第18-19页
        1.6.4 PCR-SSCP第19-20页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0-31页
    3.1 试验材料第20-23页
        3.1.1 样本采集第20页
        3.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0-21页
        3.1.3 试验主要试剂第21页
        3.1.4 常用溶液和试剂的配制第21-23页
            3.1.4.1 提取基因组DNA所需溶液配制第21-22页
            3.1.4.2 凝胶电泳所需试剂配制第22页
            3.1.4.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其银染溶液的配制第22-23页
    3.2 实验方法第23-26页
        3.2.1 基因组DNA提取第23-24页
        3.2.2 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第24页
        3.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24-25页
            3.2.3.1 聚丙烯酰胺凝胶溶液(29:1)的制备第24页
            3.2.3.2 丙烯酰胺凝胶胶版的制作,DNA上样和电泳第24-25页
            3.2.3.3 凝胶染色第25页
            3.2.3.4 PCR-SSCP第25页
            3.2.3.5 PCR产物的酶切分型第25页
        3.2.4 产物回收和序列测定第25-26页
    3.3 PCR引物的设计与扩增条件第26-28页
        3.3.1 PCR引物的设计第26-27页
        3.3.2 PCR反应的体系和条件第27-28页
    3.4 群体遗传学研究和产茸性状分析的理论基础第28-31页
        3.4.1 基因频率第28-29页
        3.4.2 基因型频率第29页
        3.4.3 杂合度第29页
        3.4.4 有效等位基因数第29-30页
        3.4.5 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PIC)第30页
        3.4.6 HardyeWinbegr群体遗传平衡第30页
        3.4.7 重复力第30-31页
        3.4.8 鹿茸产量的估测第31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1-47页
    4.1 梅花鹿基因组DNA第31-32页
    4.2 梅花鹿MTNR1A基因PCR扩增第32-33页
    4.3 MTNR1A基因的多态性检测第33-36页
    4.4 MTNR1A基因的测序第36-37页
    4.5 MTNR1A基因同源性比较及对应的蛋白质的同源性比较第37-42页
    4.6 梅花鹿产茸量的估测值的计算第42-43页
    4.7 梅花鹿MTNR1A基因的遗传信息第43-45页
        4.7.1 MTNR1A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第43-44页
        4.7.2 MTNR基因的遗传信息第44页
        4.7.3 MTNR1A基因的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第44-45页
    4.8 MTNR1A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与鹿产茸估计之间的关系第45-47页
        4.8.1 MTNR1A基因第2外显子518bp处和635bp处突变与鹿产茸之间的关系第45-46页
        4.8.2 MTNRIA基因第2外显子629bp处突变与鹿产茸之间的关系第46-47页
5 讨论与分析第47-50页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分析讨论第47-48页
        5.1.1 实验材料的分析讨论第47页
        5.1.2 统计方法的分析讨论第47-48页
        5.1.3 实验方法的分析讨论第48页
    5.2 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第48-50页
        5.2.1 测序分析及其基因结构分析讨论第48-49页
        5.2.2 MTNR1A基因的遗传信息分析讨论第49-50页
        5.2.3 MNTRIA基因与产茸量相关性分析讨论第50页
6 小结第50-52页
    6.1 主要研究结果第50-51页
    6.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ox9和P450arom基因在早期雌、雄鸡胚性腺中的表达
下一篇:山蚂蝗属植物单宁含量动态变化及其饲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