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法的山地养生旅游开发条件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 选题的意义 | 第1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5 研究特色与内容 | 第19页 |
1.5.1 研究特色 | 第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6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9-20页 |
1.6.1 研究重点 | 第19页 |
1.6.2 研究难点 | 第19-20页 |
1.7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开展山地养生旅游的条件 | 第21-31页 |
2.1 自然条件 | 第21-26页 |
2.1.1 山地的类型 | 第21页 |
2.1.2 气候条件 | 第21-22页 |
2.1.3 水体条件 | 第22-24页 |
2.1.4 其他自然条件 | 第24-26页 |
2.2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6-31页 |
2.2.1 区位条件 | 第26-27页 |
2.2.2 经济条件 | 第27页 |
2.2.3 养生资源 | 第27-29页 |
2.2.4 养生设施及服务 | 第29-31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 第31-37页 |
3.1 AHP法 | 第31-33页 |
3.1.1 AHP法概述 | 第31页 |
3.1.2 AHP法的主要步骤 | 第31-33页 |
3.2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第33-35页 |
3.2.1 因子分解的原则 | 第33-34页 |
3.2.2 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 | 第34-35页 |
3.3 问卷设计 | 第35页 |
3.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35页 |
3.5 问卷结果处理 | 第35-37页 |
第4章 基于AHP法的山地养生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 第37-44页 |
4.1 各层次矩阵的构建及运算结果 | 第37-40页 |
4.1.1 评价综合层(B)的判断矩阵及特征向量 | 第37页 |
4.1.2 评价项目层(C)的判断矩阵及特征向量 | 第37-38页 |
4.1.3 评价因子层(D)的判断矩阵及特征向量 | 第38-40页 |
4.2 一致性检验 | 第40-41页 |
4.3 评价结果汇总 | 第41-43页 |
4.4 评价结果的应用 | 第43-44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5.2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