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从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看创新思维的自组织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3 选题意义第11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5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3-14页
    1.6 创新点第14-16页
第2章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第16-27页
    2.1 思维及创新思维的内涵及特性第16-18页
        2.1.1 思维及创新思维第16-17页
        2.1.2 创新思维的涵义及特性第17-18页
    2.2 自组织理论第18-24页
        2.2.1 自组织的涵义及基本理论第19-21页
        2.2.2 自组织的几种形式及方法论第21-23页
        2.2.3 自组织研究的重要意义第23-24页
    2.3 创新思维和自组织理论结合点第24-26页
        2.3.1 创新思维的系统性特征第24-25页
        2.3.2 创新思维自组织运动的可行性分析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DNA 双螺旋模型的建立第27-34页
    3.1 DNA 双螺旋模型发现的前奏第27-29页
        3.1.1 DNA 的概念第27页
        3.1.2 DNA 双螺旋模型发现的四个知识来源第27-29页
    3.2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第29-32页
        3.2.1 DNA 结构的初步设想第30页
        3.2.2 DNA 模型的逐步建立第30-31页
        3.2.3 DNA 模型建立的三个问题第31-32页
        3.2.4 DNA 双螺旋结构的确定第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4章 DNA 模型发现中创新思维的自组织运行过程第34-47页
    4.1 DNA 双螺旋模型发现的思维生理基础第34-38页
        4.1.1 创新思维的生理基础第34-36页
        4.1.2 创新思维自组织混沌运动过程第36-38页
    4.2 DNA 双螺旋模型建立中个体创新思维自组织运动第38-42页
        4.2.1 个体创新思维自组织活动的形成条件第38-39页
        4.2.2 开放性状态下的信息输入阶段第39-40页
        4.2.3 远离传统常规思维平衡态阶段第40-41页
        4.2.4 非线性相互作用导致思维涨落产生阶段第41页
        4.2.5 巨涨落引起的思维整体有序结构形成阶段第41-42页
    4.3 DNA 双螺旋模型建立中创新思维的社会自组织运动第42-45页
        4.3.1 创新思维的社会活动阶段第42-43页
        4.3.2 潜思维创新活动的微观涨落第43-44页
        4.3.3 趋显思维创新活动的非线性运动协同放大扩展第44页
        4.3.4 显思维活动的新的思维范式的建立第44-45页
    4.4 创新思维自组织运动研究的现实意义第45-46页
        4.4.1 促进创新思维的实践转化第45-46页
        4.4.2 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第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3G和GIS的警车调度指挥系统终端机设计
下一篇: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关系的研究--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