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颌骨吸收和损伤的治疗方法 | 第13-16页 |
1.1 骨或骨替代物移植治疗颌骨吸收和损伤 | 第13-14页 |
1.2 应用化学药物治疗颌骨吸收和损伤 | 第14页 |
1.3 牵张成骨技术治疗颌骨吸收和损伤 | 第14页 |
1.4 干细胞组织工程学治疗颌骨吸收和损伤 | 第14-15页 |
1.5 转基因技术治疗颌骨吸收和损伤 | 第15-16页 |
2.基因复合物的转运体系 | 第16-20页 |
2.1 微粒 | 第16-17页 |
2.2 合成微粒的材料 | 第17-18页 |
2.3 PLGA 微粒在运输药物或生长因子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2.4 PLGA 微粒在 BMP-2 蛋白运输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3.本研究的思路 | 第20-21页 |
第2章 载 BMP-2 基因 PLGA 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 第21-29页 |
2.1 材料和仪器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1 溶液配制 | 第21-22页 |
2.2.2 PLGA 微球的制备 | 第22页 |
2.2.3 PLGA 微球形态学观察 | 第22页 |
2.2.4 包封率、载药率的测定 | 第22页 |
2.2.5 微球 DNA 体外释放,微球降解形貌 | 第22-23页 |
2.3 结果 | 第23-26页 |
2.3.1 不同条件所制备微球的性能 | 第23页 |
2.3.2 微球的表面形态 | 第23-25页 |
2.3.3 微球 PBMP-2 基因体外释放 | 第25页 |
2.3.4 微球的体外降解实验 | 第25-26页 |
2.4 讨论 | 第26-29页 |
第3章 载 CAPI/DNA 复合物 PLGA 微球的表征在体内异位成骨的研究 | 第29-38页 |
3.1 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9-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3.2.1 载 EGFP 基因和 BMP-2 基因 PLGA 微球(PLGA@CAPI/DNA)的制备 | 第30页 |
3.2.2 PLGA@CAPI/DNA 的表征(TEM) | 第30页 |
3.2.3 体外研究 PLGA@CAPI/EGFP 对 MC3T3-E1 细胞的作用 | 第30-31页 |
3.2.4 体内动物实验研究 PLGA@CAPI/PBMP-2 在大鼠肌囊异位成骨的作用 | 第31页 |
3.3 结果 | 第31-34页 |
3.3.1 CAPI/DNA 复合物的粒径与尺寸 | 第31-32页 |
3.3.2 TEM 检测 | 第32页 |
3.3.3 PLGA@CAPI/EGFP 体外转细胞实验 | 第32-33页 |
3.3.4 体内异位成骨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3.4 讨论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第4章 载 PEI/DNA 复合物的 PLGA 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 第38-43页 |
4.1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38-3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4.2.1 载 PEI/DNA 复合物的 PLGA 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 第39页 |
4.2.2 PLGA@PEI/PBMP-2/FITC 微球转染 MC3T3-E1 细胞的实验研究 | 第39页 |
4.3 结果 | 第39-41页 |
4.3.1 PLGA@PEI/PBMP-2/FITC 的形貌分析 | 第39-40页 |
4.3.2 载 PEI/DNA/FITC 复合物 PLGA 微球和 MC3T3 细胞共培养结果 | 第40-41页 |
4.4 讨论 | 第41-43页 |
第5章 PLGA@PEI/BMP-2 在体内外成骨作用的研究 | 第43-55页 |
5.1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43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5.2.1 ELISA 检测共培养后人 BMP-2 分泌量 | 第43-44页 |
5.2.2 PLGA @PEI/PBMP-2 对 MC3T3-E1 细胞分化的作用 | 第44-46页 |
5.2.3 PLGA@PEI/PBMP-2 对大鼠颅盖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 第46页 |
5.2.4 统计学分析 | 第46页 |
5.3 结果 | 第46-53页 |
5.3.1 ELISA 结果 | 第46-47页 |
5.3.2 茜素红染色结果和 RT-QPCR 结果 | 第47-48页 |
5.3.3 明胶海绵复合载基因 PLGA 微球 | 第48-49页 |
5.3.4 大鼠颅盖骨缺损模型 | 第49页 |
5.3.5 MICRO-CT 结果 | 第49-50页 |
5.3.6 组织学分析 | 第50-53页 |
5.4 讨论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