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7页 |
二、选题价值 | 第7-8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8-10页 |
第一章 “比较法”在专题设置和文本选取上的运用 | 第10-20页 |
第一节 “比较法”在专题设置上的运用 | 第10-12页 |
一、不同专题的比较 | 第10-11页 |
二、专题内选文比较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比较法”在文本选取上的运用 | 第12-20页 |
一、文本删节情况比较 | 第12-14页 |
二、文本资料拓展的比较 | 第14-20页 |
第二章 “比较法”在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培养上的运用 | 第20-37页 |
第一节 “比较法”在语文知识教学上的运用 | 第20-30页 |
一、重点文言实词不同意义用法的比较 | 第20-21页 |
二、重点文言虚词不同意义用法的比较 | 第21-23页 |
三、几种易混淆的活用现象的比较 | 第23-26页 |
四、几种易混淆的倒装句式的比较 | 第26-30页 |
第二节 “比较法”在文本阅读上的运用 | 第30-32页 |
一、比较内容相关的文本在叙事特征、详略安排上的不同 | 第30-31页 |
二、比较不同文本,或同一文本的不同事件中写人技法运用的不同 | 第31页 |
三、通过语言运用的比较,分析不同人物、或某一人物不同方面的性格特征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比较法”在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上的运用 | 第32-37页 |
一、关于人物性格特征、成败归因、人生选择等方面的比较探究 | 第33-34页 |
二、关于人物、事件从空间横向和时间纵向上的比较探究 | 第34-35页 |
三、关于人物、事件的历史评价,以及现世评价的比较探究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比较法”在教学评价和活动拓展上的运用 | 第37-41页 |
第一节 “比较法”在教学评价上的运用 | 第37-39页 |
一、课前质疑和课后解疑的比较 | 第37页 |
二、目标预期与课后小结的比较 | 第37-38页 |
三、学前自测与学后自评的比较 | 第38页 |
四、课堂听讲与效果反馈的比较 | 第38页 |
五、自主命题与教学重点的比较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比较法”在活动拓展上的运用 | 第39-41页 |
一、倾情诵读与情感揣摩的比较 | 第39页 |
二、翻译、复述.与内容表达的比较 | 第39-40页 |
三、情节扩写、原文改编与历史情境的比较 | 第40页 |
四、课本剧表演与人物性格的比较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