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3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2.4 国防生培养的价值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5页 |
1.3.1 国内高校国防生培养研究 | 第12-14页 |
1.3.2 国外高校国防教育及管理研究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国防生培养模式基础理论 | 第17-27页 |
2.1 国防生及其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 | 第17-22页 |
2.1.1 模式概念 | 第17页 |
2.1.2 人才培养模式 | 第17-20页 |
2.1.3 国防生 | 第20-21页 |
2.1.4 国防生培养模式 | 第21-22页 |
2.2 国防生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3 哈工大国防生培养模式的应用实践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哈工大国防生的特点及培养模式中的问题 | 第27-37页 |
3.1 哈工大国防生的特点 | 第27-32页 |
3.1.1 哈工大国防生的沿革 | 第29-30页 |
3.1.2 哈工大国防生的特点 | 第30-32页 |
3.2 哈工大国防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3.2.1 哈工大国防生招生选拔的管理工作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32-34页 |
3.2.2 哈工大国防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欠缺 | 第34-36页 |
3.2.3 哈工大国防生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不够完善 | 第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哈工大国防生培养的目标及质量保障 | 第37-49页 |
4.1 哈工大国防生培养的目标 | 第37-40页 |
4.1.1 哈工大国防生培养的素质目标 | 第37-38页 |
4.1.2 哈工大国防生培养的能力目标 | 第38-40页 |
4.2 哈工大国防生培养理念与制度创新 | 第40-45页 |
4.3 哈工大国防生培养教育的质量保障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改进哈工大国防生培养模式的若干建议 | 第49-55页 |
5.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哈工大国防生政治素养 | 第49-50页 |
5.2 提高学习成绩考核标准提高哈工大国防生科技文化本领 | 第50-53页 |
5.3 加强军事训练工作提高哈工大国防生军事素质 | 第53页 |
5.4 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哈工大国防生科技创新能力 | 第53-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