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浅析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大学生村官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导论第9-16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1.2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第10-15页
        1.2.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2 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第12-15页
    1.3 本文研究的目标和思路第15页
    1.4 本文研究的方法第15-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页
        1.4.2 研究手段第15-16页
2. 大学生村官计划概述第16-22页
    2.1 大学生村官内涵第16页
    2.2 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历程第16-18页
    2.3 大学生村官计划意义第18-22页
        2.3.1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第19页
        2.3.2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基层党建的意义第19-20页
        2.3.3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个人成长成才的意义第20页
        2.3.4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解决就业的意义第20-21页
        2.3.5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政府培养干部的意义第21-22页
3.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第22-26页
    3.1 新农村建设的概述第22-23页
    3.2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第23-26页
        3.2.1 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第23-24页
        3.2.2 有利于促进农村传统观念的更新第24页
        3.2.3 有利于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素质第24页
        3.2.4 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公共服务建设第24-25页
        3.2.5 有利于村容村貌的改善第25页
        3.2.6 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第25页
        3.2.7 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第25-26页
4. 成都市龙泉驿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例分析第26-33页
    4.1 龙泉驿区大学生村官计划概况第26-27页
    4.2 龙泉驿区大学生村官现状分析第27-28页
    4.3 龙泉驿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效第28-31页
        4.3.1 提升了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第28-29页
        4.3.2 引导了基层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第29页
        4.3.3 夯实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第29-30页
        4.3.4 提升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第30页
        4.3.5 夯实了党员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础第30页
        4.3.6 提升了村务工作管理水平第30-31页
        4.3.7 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第31页
    4.4 龙泉驿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问题第31-33页
        4.4.1 大学生村官的使用管理不规范第31页
        4.4.2 基层组织对大学生村官缺少培养第31-32页
        4.4.3 部分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能力欠缺第32页
        4.4.4 部分大学生村官转岗面临困难第32-33页
5. 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第33-37页
    5.1 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的问题第33-34页
    5.2 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的问题第34页
    5.3 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的问题第34页
    5.4 大学生村官自我素质的问题第34-37页
        5.4.1 缺少农村政策法规知识第35-36页
        5.4.2 缺乏基层工作实践经验第36页
        5.4.3 缺少扎根农村的意志力第36-37页
6.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思考第37-44页
    6.1 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政策体系第37页
    6.2 规范大学生村官管理服务方式第37-38页
    6.3 加强大学生村官考核管理第38页
    6.4 健全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第38-39页
    6.5 创新大学生村官激励措施第39-41页
        6.5.1 强化岗位激励第39-40页
        6.5.2 加强关怀激励第40页
        6.5.3 完善报酬激励第40-41页
        6.5.4 突出发展激励第41页
    6.6 保障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第41-44页
        6.6.1 引导报考机关事业单位第41-42页
        6.6.2 鼓励留任基层第42页
        6.6.3 促进市场就业第42页
        6.6.4 开发基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岗位第42页
        6.6.5 扶持自主创业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附录第48-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工大国防生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沂水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