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水生微生物学论文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放线菌多样性及活性潜力评估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5页
    1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概况第13-14页
    2 放线菌第14-18页
        2.1 放线菌概述第14-15页
        2.2 极端环境和特殊生境放线菌研究进展第15-17页
        2.3 放线菌的分离研究第17-18页
    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应用第18-20页
        3.1 16S rDNA 文库分析法第18-19页
        3.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第19页
        3.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第19页
        3.4 限制性片段的长度多态性(RFLP)第19-20页
        3.5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FLP)第20页
        3.6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第20页
    4 功能基因研究现状第20-24页
        4.1 聚酮合成酶(PKS)基因研究现状第21-23页
        4.2 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基因研究现状第23-24页
    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非培养技术分析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放线菌多样性第25-47页
    1 实验材料第25-27页
        1.1 土壤样品第25页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5-27页
    2 实验方法第27-33页
        2.1 土壤样品部分理化性质的测定第27-28页
        2.2 基因克隆文库的建立第28-31页
        2.3 16S rDNA 序列的克隆测序第31-32页
        2.4 16S rDNA 文库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多样性分析第32-3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3-46页
        3.1 样品的采集第33页
        3.2 土壤样品可溶性总盐及 pH 的测定第33-34页
        3.3 样品 DNA 的提取及纯化第34-35页
        3.4 纯化产物的 PCR 扩增第35页
        3.5 放线菌 16S rDNA 基因克隆文库的构建及 RFLP 分析第35-36页
        3.6 16S rDNA 基因文库多样性指数分析第36-37页
        3.7 16S rDNA 基因序列的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第37-46页
    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纯培养技术分析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放线菌多样性第47-63页
    1 实验材料第47-50页
        1.1 样品第47页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7-48页
        1.3 培养基第48-50页
        1.4 引物第50页
    2 实验方法第50-52页
        2.1 放线菌分离培养第50页
        2.2 放线菌的纯化及保藏第50-51页
        2.3 放线菌菌株基因组 DNA 提取第51页
        2.4 放线菌菌株 16S rDNA 的基因扩增第51-52页
        2.5 PCR 产物回收第52页
        2.6 胶回收产物连接及转化第52页
        2.7 阳性克隆的验证第5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2-62页
        3.1 滨海湿地放线菌菌株的分离第52-57页
        3.2 滨海湿地放线菌菌株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57页
        3.3 滨海湿地放线菌菌株 16S rDNA 的基因扩增第57-58页
        3.4 黄河滨海湿地放线菌多样性及 16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第58-61页
        3.5 非培养放线菌多样性与纯培养分离结果比较第61-62页
    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纯培养放线菌的活性潜力评估第63-79页
    1 实验材料第63-65页
        1.1 样品第63页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63-64页
        1.3 培养基第64页
        1.4 功能基因扩增的引物第64-65页
        1.5 供试致病菌株第65页
    2 实验方法第65-67页
        2.1 分离菌株生物学特性的初步探究第65页
        2.2 分离菌株的抑菌活性实验第65-66页
        2.3 功能基因的扩增第66-67页
        2.4 目的基因片段的回收第67页
        2.5 回收基因片段的连接、转化第67页
        2.6 阳性克隆的验证第6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7-77页
        3.1 PKS-I、PKS-II 和 NRPS 基因的扩增结果及分析第67-74页
        3.2 分离菌株生物学特性的初步探究第74页
        3.3 分离菌株抑菌活性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4-77页
    4 本章小结第77-79页
论文总结第79-81页
研究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卫及周缘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中的风险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