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机理分析 | 第17-25页 |
2.1 供应链融资的定义 | 第17页 |
2.2 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的组织模式 | 第17-19页 |
2.2.1 供应链金融专业公司 | 第18页 |
2.2.2 条线事业部 | 第18页 |
2.2.3 总分支结构下集约化操作模式 | 第18-19页 |
2.3 供应链融资主要模式及产品 | 第19-21页 |
2.3.1 预付类融资 | 第19页 |
2.3.2 存货类融资 | 第19-20页 |
2.3.3 应收账款类融资 | 第20-21页 |
2.4 开展供应链融资的意义 | 第21-24页 |
2.4.1 供应链融资对参与主体的意义 | 第21-23页 |
2.4.2 供应链融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供应链融资的发展状况分析 | 第25-30页 |
3.1 供应链融资的产生 | 第25页 |
3.2 国外供应链融资的发展状况 | 第25-26页 |
3.3 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的开展状况及举例 | 第26-29页 |
3.3.1 深圳发展银行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 第27-28页 |
3.3.2 招商银行的电子供应链融资模式 | 第28-29页 |
3.3.3 浦发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 第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的风险与控制 | 第30-37页 |
4.1 风险 | 第30-33页 |
4.1.1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的信贷风险 | 第30页 |
4.1.2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产品的信贷风险 | 第30-32页 |
4.1.3 库存质押融资产品风险 | 第32-33页 |
4.2 风险控制 | 第33-36页 |
4.2.1 预付账款垫付模式下的信贷风险控制 | 第33页 |
4.2.2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产品的信贷风险控制 | 第33-34页 |
4.2.3 库存质押融资产品的信贷风险控制 | 第34-3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5 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信用评级体系 | 第37-55页 |
5.1 供应链融资信用评级体述 | 第37页 |
5.2 供应链融资信用评级体系的风险防范作用 | 第37-38页 |
5.3 国内银行供应链融资信用评级体系的创新与特点 | 第38-39页 |
5.4 基于供应链业务不同产品的信用体系构建 | 第39-44页 |
5.4.1 存货类授信业务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与评析 | 第40-41页 |
5.4.2 预付类授信业务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与评析 | 第41-43页 |
5.4.3 应收类授信业务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与评析 | 第43-44页 |
5.5 构建供应链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8页 |
5.6 实证分析 | 第48-54页 |
5.6.1 信用等级评价 | 第50-52页 |
5.6.2 守约概率分析 | 第52-53页 |
5.6.3 小结 | 第53-5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 第56-57页 |
6.3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 第57-5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