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防水、防潮材料,嵌缝、密封材料论文

聚苯颗粒—玻化微珠复合防火保温砂浆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建筑节能和外墙保温概况第9-11页
        1.1.1 国外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第9-10页
        1.1.2 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和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第10-11页
    1.2 选题背景第11-16页
        1.2.1 我国外保温行业现状及政策变化第11-14页
        1.2.2 我国建筑材料的燃烧等级评价体系第14页
        1.2.3 国外外墙保温防火技术的发展第14-15页
        1.2.4 我国外墙保温防火问题第15-16页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16-17页
        1.3.1 课题研究目的第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2 主要原材料与实验方法第17-23页
    2.1 实验用原材料第17-18页
        2.1.1 水泥第17页
        2.1.2 聚苯乙烯颗粒第17-18页
        2.1.3 玻化微珠第18页
        2.1.4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第18页
        2.1.5 可分散乳胶粉第18页
        2.1.6 聚丙烯纤维第18页
    2.2 复合防火保温砂浆基本性能的测试方法第18-21页
        2.2.1 保温砂浆稠度的测试方法第19页
        2.2.2 保温砂浆湿密度的测试方法第19页
        2.2.3 保温砂浆干密度测试方法第19-20页
        2.2.4 抗压强度测试方法第20页
        2.2.5 压剪粘接强度的测试方法第20页
        2.2.6 线性收缩率的测试方法第20-21页
        2.2.7 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第21页
    2.3 复合防火保温砂浆防火性能的测试方法第21-23页
3 复合防火保温砂浆研制思路第23-26页
    3.1 研制思路第23-24页
        3.1.1 采用不同颗粒级配、不同类型的 EPS 作为轻集料第23页
        3.1.2 采用玻化微珠与有机轻骨料进行复合第23页
        3.1.3 严格控制有机外加剂的掺加量第23-24页
    3.2 复合防火保温砂浆基本配比的确定第24-25页
    3.3 预期要达到的目标第25-26页
4 聚苯乙烯颗粒综合热分析第26-32页
    4.1 EPS 热重(TG)和微商热重(DTG)分析第26-29页
    4.2 EPS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第29-30页
    4.3 自熄型 EPS 阻燃机理分析第30-32页
5 各组分对复合防火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分析第32-51页
    5.1 EPS 体积掺量对复合防火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第32-36页
        5.1.1 普通 EPS 掺量对复合防火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第32-34页
        5.1.2 自熄型 EPS 掺量对复合防火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第34页
        5.1.3 再生 EPS 掺量对复合防火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第34-36页
    5.2 EPS 类型对复合防火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第36-38页
    5.3 EPS 粒径级配对复合防火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第38-43页
        5.3.1 单一粒径 EPS 对保温砂浆基本性能的影响第38-40页
        5.3.2 不同连续级配 EPS 对保温砂浆基本性能的影响第40-43页
    5.4 胶粉对复合防火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第43-45页
    5.5 纤维素醚对复合防火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第45-48页
    5.6 聚丙烯纤维对复合防火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第48-51页
6 EPS-玻化微珠复合防火保温砂浆的研制第51-57页
    6.1 普通原发 EPS-玻化微珠复合防火保温砂浆的配制第51-52页
    6.2 自熄型 EPS-玻化微珠复合防火保温砂浆的配制第52-54页
    6.3 再生 EPS-玻化微珠复合防火保温砂浆的配制第54-55页
    6.4 聚苯颗粒-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配制和综合性能第55-57页
7 复合防火保温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与防火构造第57-60页
    7.1 复合保温系统第57-58页
        7.1.1 界面砂浆性能第57-58页
        7.1.2 抗裂砂浆性能第58页
    7.2 复合防火保温系统的防火构造分析第58-60页
8 结论和展望第60-62页
    8.1 结论第60页
    8.2 展望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光生物效应的办公空间天然采光研究--以重庆为例
下一篇:传统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山地城市广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