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基于风振舒适度评价的高层建筑计算模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9页
        1.2.1 风振舒适度标准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2 高层建筑计算模型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风荷载模拟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9页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第19-21页
第2章 风振舒适度评价标准第21-30页
    2.1 调查和试验研究第21-22页
    2.2 ISO6897-1984标准第22-24页
    2.3 ISO10137(2007)标准第24-25页
    2.4 日本标准第25-26页
    2.5 北美标准第26页
    2.6 中国规范第26-27页
    2.7 舒适度标准的比较和建议第27-29页
    2.8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高层建筑精细化计算模型研究第30-48页
    3.1 精细化计算模型的提出第30-31页
    3.2 精细化计算模型修正因素第31-36页
        3.2.1 非结构墙第31-34页
        3.2.2 楼板装饰面层第34-35页
        3.2.3 活荷载折减第35-36页
    3.3 精细化计算模型验证第36-47页
        3.3.1 工程概况及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第36-40页
        3.3.2 有限元初始计算模型第40-41页
        3.3.3 精细化计算模型建立及对比第41-45页
        3.3.4 活荷载修正系数的敏感性分析第45-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风荷载模拟及舒适度评价第48-66页
    4.1 风荷载模拟第48-57页
        4.1.1 风的基本特性第48-50页
        4.1.2 谐波叠加法第50-51页
        4.1.3 线性滤波法第51页
        4.1.4 风速时程模拟的自回归(AR)法第51-53页
            4.1.4.1 回归系数矩阵第52-53页
            4.1.4.2 独立随机过程向量第53页
            4.1.4.3 风速时程第53页
        4.1.5 高层建筑风荷载模拟第53-57页
    4.2 动力计算第57-62页
        4.2.1 动力计算结果第57-60页
        4.2.2 阻尼比的讨论第60-62页
    4.3 舒适度评价第62-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5.1 结论第66-67页
    5.2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县区级文体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下一篇:YA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薪酬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