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电晕的产生及防电晕的重要性 | 第10页 |
1.1.2 防电晕带的优点及对其进行介电特性测试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非线性电介质测试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非线性电阻材料测试技术 | 第11-12页 |
1.2.2 非线性绝缘电介质测试技术 | 第12-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交流测试系统及表征参数介绍 | 第16-21页 |
2.1 差分测试系统原理 | 第16-18页 |
2.2 防电晕带交流介电特性表征参数 | 第18-20页 |
2.2.1 平板三电极下介电特性表征参数 | 第19页 |
2.2.2 刀刃二电极下介电特性表征参数 | 第19-20页 |
2.2.3 等效介电参数 | 第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响应电流的频域分解法 | 第21-37页 |
3.1 频域分解法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3.2 频域分解法的仿真验证 | 第22-30页 |
3.2.1 阻性电流与容性电流不同比值时仿真验证 | 第23-25页 |
3.2.2 全电流中含有干扰时仿真验证 | 第25-29页 |
3.2.3 非整周期同步采样时仿真验证 | 第29-30页 |
3.3 采用频域分解法处理试验数据 | 第30-35页 |
3.3.1 频域分解法的试验数据验证 | 第30-33页 |
3.3.2 基本特性曲线 | 第33-34页 |
3.3.3 介电参数与电场强度关系曲线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防电晕带介电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37-61页 |
4.1 试样的制备 | 第37页 |
4.2 平板三电极下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37-46页 |
4.2.1 防电晕带介电性能与激励电压幅值的关系 | 第37-41页 |
4.2.2 防电晕带介电性能与激励电压频率的关系 | 第41-43页 |
4.2.3 防电晕带介电性能与温度的关系 | 第43-46页 |
4.3 刀刃二电极下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6-56页 |
4.3.1 电极杂散电容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2 防电晕带介电性能与激励电压幅值的关系 | 第47-50页 |
4.3.3 防电晕带介电性能与激励电压频率的关系 | 第50-53页 |
4.3.4 防电晕带介电性能与温度的关系 | 第53-56页 |
4.4 刀刃二电极与平板三电极下防电晕带介电性能的比较 | 第56-59页 |
4.4.1 两种电极下介电参数调整率随频率变化的比较 | 第56-58页 |
4.4.2 两种电极下介电参数调整率随温度变化的比较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一 | 第67-68页 |
附录二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