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美育论文

陶行知艺术教育实践的探索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第一节 初衷第9-14页
    第二节 创新和切入点第14-17页
        一、切入点第14-15页
        二、创新性第15-17页
第二章 陶行知艺术教育思维的形成过程第17-56页
    第一节 关注农村普及教育第22-26页
    第二节 打通“课堂”前后台的教科书第26-35页
        一、打通“课堂”前后台的千字课本第26-32页
        二、转换教师学生角色关系的小先生制第32-35页
    第三节 与戏剧碰撞,与艺术结缘第35-40页
    第四节 艺术化的小先生第40-51页
    第五节 艺术教育进课堂第51-54页
    第六节 小结第54-56页
第三章 育才学校的艺术教育实践第56-102页
    第一节 育才学校的筹建第57-77页
        一、选址第57-59页
        二、学校构造第59-65页
        三、课程设计和师资第65-71页
        四、招生第71-77页
    第二节 艺术特修课第77-95页
        一、音乐组第77-81页
        二、戏剧组第81-86页
        三、绘画组第86-90页
        四、舞蹈组第90-95页
    第三节 创建艺术的氛围第95-101页
    第四节 小结第101-102页
第四章 育才的创造月第102-126页
    第一节 创造月第103-109页
        一、《化学之舞》晚会第103-107页
        二、育才在创造第107-109页
    第二节 鼓励创造——从创造月到创造年第109-113页
    第三节 创造月的价值第113-121页
        一、新的教学方式探索——主动与客动第113-116页
        二、平民教育中的隐藏逻辑——规范与自由第116-120页
        三、范式在艺术教育中的运用第120-121页
    第四节 小结第121-126页
第五章 关于陶行知艺术教育实践的反思第126-135页
    第一节 陶行知的消失第130-132页
    第二节 陶行知艺术教育实践的不足第132-133页
    第三节 中国未来的艺术教育之路思考第133-135页
附录一 《化学之舞》剧本第135-146页
附录二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第146-150页
附录三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之进行方针与计划第150-152页
附录四 《歌曲合集》第152-166页
附录五 小先生制全国普及表第166-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176页
参与创作的实践第176-177页
致谢第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构蜂窝网络中的用户关联策略研究
下一篇:1、蒙,汉族TIM1基因多态性和IL13表达与PNS的相关性研究 2、蒙,汉族TIM3基因多态性和IFN-γ表达与PNS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