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现阶段我国县域治理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导论第13-34页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3-18页
        (一)研究缘起第13-16页
        (二)研究意义第16-18页
    二、相关概念界定第18-23页
        (一)县与县域第18-20页
        (二)县域治理第20-23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23-30页
        (一)研究成果第23-25页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第25-29页
        (三)总结与评价第29-30页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30-32页
        (一)研究内容第30-31页
        (二)研究方法第31-32页
    五、研究创新点与难点第32-34页
        (一)研究创新点第32-33页
        (二)研究难点第33-34页
第一章 县域治理的地位与作用第34-57页
    第一节 县域治理的历史沿革第35-42页
        一、秦汉时代的县域治理第35-38页
        二、唐宋时期的县域治理第38-40页
        三、明清之际的县域治理第40-42页
    第二节 现代化条件下的县域治理第42-49页
        一、县域治理的历史逻辑第42-44页
        二、县域治理的实践探索第44-45页
        三、权力场域的结构变革第45-47页
        四、县域治理的基本趋向第47-49页
    第三节 县域治理的重要地位第49-57页
        一、县域囊括国家治理的全部对象与内容第49-51页
        二、县域处于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结合点第51-53页
        三、县域居于中国治理现代化的主战场第53-54页
        四、县域占据权力场域的集散地第54-57页
第二章 县域治理的理论与目标第57-79页
    第一节 县域治理的理念第57-66页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治理思想第57-60页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治理思想第60-62页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治理理论第62-64页
        四、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治理基本理论第64-66页
    第二节 县域治理的特点第66-73页
        一、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第67-69页
        二、既条块结合又以块为主第69-72页
        三、既具理论性又兼实践性第72-73页
    第三节 县域治理的目标第73-79页
        一、强县与富民相统一第73-75页
        二、改革与发展相结合第75-76页
        三、城镇与乡村相贯通第76-79页
第三章 县域治理的问题与原因第79-102页
    第一节 体制机制的弊端第79-85页
        一、角色转型不足第80-81页
        二、有效分权滞后第81-83页
        三、干群矛盾激化第83-85页
    第二节 社会矛盾的凸显第85-93页
        一、围绕土地的利益博弈第86-87页
        二、频繁发生的群体性冲突第87-89页
        三、政府环境治理能力薄弱第89-91页
        四、自媒体时代公众参与困境第91-93页
    第三节 治理能力的弱化第93-102页
        一、公共服务滞后第93-95页
        二、基层法治权威式微第95-97页
        三、改革与创新能力弱化第97-99页
        四、农民工市民化迟滞第99-102页
第四章 县域治理的模式与启示第102-122页
    第一节 当代中国地方治理代表模式第102-110页
        一、桐乡样本第102-104页
        二、顺德样本第104-105页
        三、长沙样本第105-107页
        四、邻水样本第107-109页
        五、黔南样本第109-110页
    第二节 县域治理模式的比较第110-114页
        一、县域治理模式的共同点第110-112页
        二、县域治理模式的差异性第112-114页
    第三节 地方治理模式的启示第114-122页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第114-116页
        二、把握底线思维第116-118页
        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118-120页
        四、重在改革创新第120-122页
第五章 县域治理的路径与实践第122-150页
    第一节 构建县域治理的基础体系第122-130页
        一、搭建有效权力体系第123-125页
        二、健全依法治理体系第125-126页
        三、推进民主治理体系第126-128页
        四、完善民生服务体系第128-130页
    第二节 提升县域治理的基础能力第130-135页
        一、巩固治理的汲取和濡化能力第130-132页
        二、加强治理的认证与归管能力第132-133页
        三、提高治理的吸纳与整合能力第133-135页
    第三节 完善县域治理的组织结构第135-142页
        一、加强和改善县域党的领导第135-137页
        二、着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第137-139页
        三、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机制第139-140页
        四、注重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第140-142页
    第四节 需要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第142-150页
        一、政党与政府的关系第142-144页
        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144-146页
        三、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第146-148页
        四、城镇与乡村的关系第148-150页
结语 问题思考与趋向展望第150-154页
    一、走向县域行政现代化的困境与前景第150-151页
    二、开放条件下县域体制的整合与创新第151-152页
    三、县域治理是一场深刻的体制变革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65-166页
后记第166-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高学生阅读理解同侪解法的模式与效益
下一篇:基于组织理论视角的地方政府执行力弱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