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氮在土壤中的转化 | 第12-13页 |
1.1.1 氮的利用现状 | 第12页 |
1.1.2 土壤中氮的转化 | 第12-13页 |
1.1.3 硝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 | 第13页 |
1.2 华东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1 糯玉米产业现状 | 第14页 |
1.2.2 甜玉米产业现状 | 第14-15页 |
1.3 硝化抑制剂 | 第15-18页 |
1.3.1 硝化抑制剂的种类 | 第15-16页 |
1.3.2 国内外对硝化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 硝化抑制剂在玉米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1.4.1 NP在玉米中的应用 | 第18页 |
1.4.2 影响硝化抑制剂作用的因素 | 第18-20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1.6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1.6.1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硝化抑制剂对不同基因型鲜食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24-36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7页 |
2.1.1 供试土壤 | 第25页 |
2.1.2 供试作物材料 | 第25-26页 |
2.1.3 试验设计 | 第26页 |
2.1.4 数据测定与方法 | 第26-27页 |
2.1.5 数据计算与分析 | 第27页 |
2.2 结果分析 | 第27-34页 |
2.2.1 NP对不同基因型鲜食玉米产量影响的差异 | 第27-28页 |
2.2.2 NP对不同基因型鲜食玉米氮肥吸收利用的差异 | 第28-30页 |
2.2.3 NP对不同基因型鲜食玉米氮效率相关指数的差异 | 第30-32页 |
2.2.4 不同基因型鲜食玉米产量与氮素吸收相关的通径分析 | 第32页 |
2.2.5 不同基因型鲜食玉米的聚类分析与分类 | 第32-34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不同栽培密度下硝化抑制剂对'晶甜18'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36-46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7-38页 |
3.1.1 供试土壤 | 第37页 |
3.1.2 供试材料 | 第37页 |
3.1.3 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3.1.4 数据分析 | 第3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3.2.1 不同密度和NP对'晶甜18'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8-41页 |
3.2.2 鲜穗农艺性状受不同密度和NP的影响 | 第41-44页 |
3.2.3 鲜穗产量与受不同密度和NP的影响 | 第44页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Nitrapyrin对'晶糯8号'苗期NR和GS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6-54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7-49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7页 |
4.1.3 总RNA的提取 | 第47-48页 |
4.1.4 RNA反转录 | 第48页 |
4.1.5 引物设计 | 第48-49页 |
4.1.6 荧光定量PCR及数据处理 | 第4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4.2.1 NP对NR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2 NP对GS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51-54页 |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 第54-56页 |
全文总结 | 第54-55页 |
创新点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