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市化滞后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3 思路框架 | 第10-11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1-14页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11-12页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12-14页 |
2 城市化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2.1.1 城市化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2 工业化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2 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城市化滞后原因的研究 | 第16-17页 |
2.3 城市化水平测度及评价方法 | 第17-21页 |
2.3.1 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 | 第17-18页 |
2.3.2 城市化水平评价方法 | 第18-21页 |
2.4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2.4.1 工业化理论 | 第21-23页 |
2.4.2 人口转移理论 | 第23-26页 |
3 陕西省城市化发展现状 | 第26-40页 |
3.1 陕西省城市化概况 | 第26-30页 |
3.1.1 城市化水平低、进程缓慢 | 第26-28页 |
3.1.2 城市总体规模小、数量少 | 第28-29页 |
3.1.3 城市产业分工不明确和功能性差 | 第29-30页 |
3.1.4 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较低 | 第30页 |
3.2 陕西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 | 第30-37页 |
3.2.1 陕西省城市化水平 | 第30-32页 |
3.2.2 陕西省工业化水平 | 第32-33页 |
3.2.3 陕西省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表现 | 第33-37页 |
3.3 陕西省与周边省份城市化水平现状对比分析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陕西城市化发展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 第40-53页 |
4.1 影响因素的提取及数据来源 | 第40-44页 |
4.1.1 社会经济因素 | 第40-42页 |
4.1.2 产业结构因素 | 第42-43页 |
4.1.3 政府制度和政策因素 | 第43-44页 |
4.1.4 城市设施建设 | 第44页 |
4.1.5 数据来源 | 第44页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44-48页 |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4-45页 |
4.2.2 指标建立 | 第45-47页 |
4.2.3 指标的解释 | 第47-48页 |
4.3 计量分析 | 第48-53页 |
4.3.1 单因素分析 | 第48-49页 |
4.3.2 多因素分析 | 第49-51页 |
4.3.3 结论 | 第51-53页 |
5 陕西省城市化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 第53-59页 |
5.1 经济基础薄弱 | 第53-54页 |
5.2 城市二元结构加剧 | 第54-56页 |
5.2.1 行政规划 | 第54页 |
5.2.2 户籍制度 | 第54-55页 |
5.2.3 收入政策 | 第55页 |
5.2.4 计划生育政策 | 第55-56页 |
5.3 政府行为 | 第56页 |
5.3.1 财政支出 | 第56页 |
5.3.2 市场干预 | 第56页 |
5.4 观念障碍 | 第56-59页 |
6 加快陕西省城市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 第59-65页 |
6.1 统一认识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 | 第59页 |
6.2 积极稳妥地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 第59-60页 |
6.3 建立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集聚机制和政策环境 | 第60-64页 |
6.3.1 户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 | 第61页 |
6.3.2 户籍制度改革方面 | 第61-62页 |
6.3.3 财政体制改革方面 | 第62页 |
6.3.4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 | 第62-63页 |
6.3.5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 | 第63页 |
6.3.6 就业制度改革方面 | 第63-64页 |
6.4 加快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的改革力度 | 第64页 |
6.5 加强城市科学管理, 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 第64-65页 |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65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