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27页 |
一、选题的提出 | 第11-16页 |
二、选题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三、选题研究对象 | 第19-27页 |
第一章 鲁人版正而粤教版误者考辨 | 第27-44页 |
第一节 词语注释异同考辨 | 第27-36页 |
一、词义注释 | 第27页 |
二、注释异同考辨 | 第27-36页 |
第二节 通假字注释异同考辨 | 第36-44页 |
一、通假字注释 | 第36-37页 |
二、注释异同考辨 | 第37-44页 |
第二章 粤教版正而鲁人版误者考辨 | 第44-50页 |
第一节 词语注释异同考辨 | 第44-47页 |
一、文化知识注释 | 第44页 |
二、注释异同考辨 | 第44-47页 |
第二节 语法注释异同考辨 | 第47-50页 |
一、语法注释 | 第47页 |
二、注释异同考辨 | 第47-50页 |
第三章 鲁人版和粤教版均误者考辨 | 第50-78页 |
第一节 字词注释异同考辨 | 第50-63页 |
一、语义(文意)注释 | 第50页 |
二、注释异同考辨 | 第50-63页 |
第二节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异同考辨 | 第63-78页 |
一、古今字、异体字注释 | 第63-66页 |
二、注释异同考辨 | 第66-78页 |
第四章 鲁、粤版高中文言文注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第78-90页 |
第一节 两版文言文注释存在的问题 | 第78-84页 |
一、注释不完整 | 第78-82页 |
二、注释的术语问题 | 第82-84页 |
第二节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的改进建议 | 第84-90页 |
一、信 | 第84-86页 |
二、达 | 第86-89页 |
三、雅 | 第89-90页 |
结语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