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的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理论价值、实践价值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理论价值第9-10页
        1.1.3 实践价值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第10-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概况第13-15页
        1.2.3 研究述评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第17-18页
        1.4.1 研究的创新点第17页
        1.4.2 研究的不足第17-18页
第2章 全面依法治国与法治政府建设概述第18-31页
    2.1 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及意义第18-26页
        2.1.1 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第18-19页
        2.1.2 依法治国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历程第19-21页
        2.1.3 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渊源第21-26页
    2.2 法治政府建设概述第26-29页
        2.2.1 法治政府的概念第26-27页
        2.2.2 法治政府的特征第27-28页
        2.2.3 法治政府建设的意义第28-29页
    2.3 全面依法治国与法治政府建设的关系第29-31页
        2.3.1 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社会大背景第29-30页
        2.3.2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0-31页
第3章 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成就、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1-42页
    3.1 法治政府建设初步取得的成就第31-34页
        3.1.1 制度上逐步摆脱“人治”的枷锁第31-32页
        3.1.2 思想上行政人员觉悟意识不断加强第32-33页
        3.1.3 法上各部门法律日趋完善第33-34页
    3.2 当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出现的问题第34-37页
        3.2.1 行政立法仍缺乏科学性和透明性第34页
        3.2.2 行政执法缺位、越位、错位现象仍然存在第34-35页
        3.2.3 行政司法活动不够规范第35-36页
        3.2.4 行政监督作用力度不够第36-37页
    3.3 法治政府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7-42页
        3.3.1 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妨碍法治政府建设第37-38页
        3.3.2 传统文化中法治文化缺失第38-39页
        3.3.3 社会公众参与效果不佳第39-40页
        3.3.4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第40-42页
第4章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政府建设的路径第42-55页
    4.1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42-44页
        4.1.1 明确宪法核心地位,加强宪法实施第42-43页
        4.1.2 继续完善行政立法程序,推进民主立法第43-44页
        4.1.3 加强某些核心范畴立法第44页
    4.2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执法工作队伍建设第44-47页
        4.2.1 继续完善行政执法体制第44-45页
        4.2.2 重视和运用法律对政府行为合法性的评价功能第45-46页
        4.2.3 推进执法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第46-47页
    4.3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第47-50页
        4.3.1 严守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让群众参与到决策中第47-48页
        4.3.2 强化政务公开,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第48-49页
        4.3.3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制,严格行政问责第49-50页
    4.4 严格履行政府职能,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第50-55页
        4.4.1 制定权力清单,行政权力运行法定化第50-51页
        4.4.2 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强化地方政府执行职责第51-53页
        4.4.3 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完善外部多途监督制度第53-55页
第5章 结论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时间管理倾向、学业拖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