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第一章 辩论式教学概述 | 第15-20页 |
第一节 辩论式教学概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辩论式教学方法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一、建构主义基本理论 | 第17-18页 |
二、发现学习理论 | 第18页 |
三、新课程理念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运用辩论式教学方法的价值及实施原则 | 第20-30页 |
第一节 初中思品课开展辩论式教学的价值 | 第20-25页 |
第二节 初中思品课开展辩论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 第25-30页 |
一、辩题设置坚持科学性原则 | 第25-26页 |
二、坚持公正性原则 | 第26-27页 |
三、坚持有序性原则 | 第27-28页 |
四、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 | 第28页 |
五、坚持灵活性原则 | 第28-29页 |
六、坚持互信原则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初中思想品德辩论式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30-57页 |
第一节 初中思想品德辩论式教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0-47页 |
一、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 | 第30-31页 |
二、辩论式教学的开展现状 | 第31-47页 |
三、学生对辩论式教学持肯定态度 | 第47页 |
第二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辩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 第47-5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47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三、辩论式教学实施后学生的调查结果统计 | 第49-53页 |
第三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辩论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53-57页 |
一、新课改观念未真正落实 | 第53页 |
二、教师缺乏专业能力培训 | 第53-54页 |
三、高考制度约束 | 第54页 |
四、可查资源有限 | 第54页 |
五、师生缺乏交往 | 第54-57页 |
第四章 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辩论式教学方法运用的对策 | 第57-78页 |
第一节 教育主管者革新观念 | 第57-66页 |
一、倡导新课改与新形式 | 第62页 |
二、科学灌输与适当辩论 | 第62页 |
三、革除假讨论 | 第62-63页 |
四、调整德育节奏 | 第63-64页 |
五、灵活选择辩论组织形式 | 第64-66页 |
第二节 思品课教师设置辩题要讲究方法 | 第66-68页 |
第三节 辩论式教学方法运用要灵活科学 | 第68-69页 |
一、讲究灵活性原则 | 第68-69页 |
二、遵循科学性原则 | 第69页 |
第四节 思品课教师提升驾驭课堂辩论的能力 | 第69-74页 |
一、课堂突发情况的处置 | 第69-71页 |
二、辩论前指导 | 第71-72页 |
三、辩论过程中的指导 | 第72-73页 |
四、总结点评中的指导 | 第73-74页 |
第五节 思品课教师提升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 第74-78页 |
结语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录 | 第82-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