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农村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基于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的调查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一、导论第10-18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研究目的第11页
        2.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价值认同的理论研究第12-13页
        2.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相关研究第13-15页
        3.农村青少年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第15-16页
        4.研究述评第16-18页
二、研究设计第18-24页
    (一)理论基础第18-19页
        1.社会表征理论第18页
        2.态度形成三阶段理论第18-19页
    (二)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9-20页
        1.研究内容第19-20页
        2.研究思路第20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20-21页
        1.价值观认同程度第20-21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第21页
        3.内容表征第21页
        4.农村中学生第21页
    (四)研究方法第21-22页
        1.资料收集方法第21-22页
        2.资料分析方法第22页
    (五)创新之处第22-24页
三、农村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表征——基于质的研究第24-46页
    (一)研究方法第24-27页
        1.样本选取第24-25页
        2.研究工具第25页
        3.资料分析第25-27页
    (二)农村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表征第27-36页
        1.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认知第27-31页
        2.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认知第31-34页
        3.对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认知第34-36页
    (三)“应然”与“实然”认知的差异比较第36-44页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应然”与“实然”的认知差异第36-39页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应然”与“实然”的认知差异第39-41页
        3.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应然”与“实然”的认知差异第41-44页
    (四)结论与讨论第44-46页
四、农村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第46-88页
    (一)研究方法第46-49页
        1.研究工具第46页
        2.样本选择第46-47页
        3.数据处理第47-49页
    (二)农村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第49-84页
        1.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认同程度第50-62页
        2.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认同程度第62-74页
        3.对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认同程度第74-84页
    (三)结论与讨论第84-88页
五、对策与展望第88-92页
    (一)农村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对策第88-91页
        1.加强农村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第88-89页
        2.重视接受主体——农村中学生的现实需求第89-90页
        3.注重农村中学生的实践养成第90-91页
    (二)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第91-92页
        1.研究不足第91页
        2.研究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7页
致谢第97-99页
附录一:农村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卷第99-105页
附录二:农村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认知表征访谈提纲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数学问题的全知识图谱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辩论式教学方法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