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制动装置论文

高速列车铸钢制动盘热疲劳性能研究及寿命预测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数值模拟第13-16页
        1.2.2 制动盘热疲劳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3 制动盘热疲劳寿命预测第18-19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19-22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第22-31页
    2.1 实验材料第22-27页
        2.1.1 制动盘材料第22页
        2.1.2 制动盘铸钢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第22-25页
        2.1.3 制动盘铸钢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第25-27页
    2.2 有限元数值模拟第27页
    2.3 制动盘铸钢材料热疲劳测试第27-31页
        2.3.1 制动盘铸钢材料热疲劳测试方法第27-30页
        2.3.2 热疲劳微观组织分析第30页
        2.3.3 热疲劳硬度测试第30页
        2.3.4 热疲劳裂纹分析第30-31页
第三章 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数值模拟第31-60页
    3.1 制动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1-33页
        3.1.1 制动盘结构特点及相关参数第31-32页
        3.1.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假设条件第32-33页
    3.2 制动盘模型的计算参数和边界条件第33-43页
        3.2.1 制动盘铸钢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参数第33页
        3.2.2 制动工况第33-35页
        3.2.3 制动盘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第35-39页
        3.2.4 制动盘的热辐射系数第39-40页
        3.2.5 制动盘摩擦生热的热输入计算第40-42页
        3.2.6 制动盘热应力场数值模拟的参数设定第42-43页
    3.3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3-51页
        3.3.1 制动盘温度场结果与分析第43-47页
        3.3.2 制动盘应力场结果与分析第47-51页
    3.4 划伤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有限元计算分析第51-58页
        3.4.1 划伤制动盘模型的建立第51-53页
        3.4.2 划伤缺陷对制动盘温度场的影响第53-54页
        3.4.3 划伤缺陷对制动盘应力场的影响第54-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制动盘铸钢材料的热疲劳性能研究第60-83页
    4.1 制动盘铸钢材料热疲劳实验第60-62页
        4.1.1 铸钢材料的热疲劳裂纹萌生第60-61页
        4.1.2 铸钢材料的热疲劳裂纹扩展第61-62页
    4.2 制动盘材料热疲劳数值模拟第62-69页
        4.2.1 热疲劳试样模型的建立第62-64页
        4.2.2 热疲劳试样温度场的模拟结果第64-65页
        4.2.3 热疲劳试样热应力场的模拟结果第65-69页
    4.3 制动盘铸钢材料热疲劳破环机理研究第69-81页
        4.3.1 热疲劳裂纹萌生特点第69-71页
        4.3.2 热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第71-78页
        4.3.3 热疲劳过程中组织演变规律第78-81页
    4.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制动盘铸钢材料热疲劳寿命预测第83-96页
    5.1 制动盘热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第83-85页
    5.2 制动盘材料热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测第85-94页
        5.2.1 热疲劳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数值模拟第85-87页
        5.2.2 制动盘材料在各温度下da/dN~ΔK曲线第87-89页
        5.2.3 制动盘热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测第89-94页
    5.3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6-99页
    6.1 结论第96-97页
    6.2 展望第97-99页
致谢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滚动轴承非平稳信号故障诊断若干方法研究
下一篇:奥氏体不锈钢在氯离子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