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汉字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深厚渊源 | 第14-16页 |
一、汉字教育伴随汉字文化的发展应运而生 | 第14页 |
二、语文教学是汉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汉字文化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缺失 | 第16-25页 |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施现状 | 第16-23页 |
(一)汉字文化进入识字写字教学在理论学术界取得重大发展 | 第16-18页 |
1.介绍了7种影响较大、效果较好的识字、写字教学法 | 第16-18页 |
2.达成了4点在识字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上的共识 | 第18页 |
(二)识字、写字教学在课堂推行中效率低下 | 第18-23页 |
1.学生学情方面,识字兴趣淡薄,学习效果不佳 | 第18-20页 |
2.教师教学方面,教法较为单一,实际教学中难以真正落实教学目标 | 第20-23页 |
二、汉字文化和识字与写字教学之间存在的嫌隙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新世纪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要重拾汉字文化 | 第25-29页 |
一、汉字文化重拾的意义 | 第25-26页 |
(一)人文性意义 | 第25-26页 |
(二)工具性意义 | 第26页 |
二、新世纪转型期为汉字文化融入识字写字教学提供的契机 | 第26-29页 |
(一)“新课标”的颁布 | 第26-27页 |
(二)考古学的发展 | 第27-28页 |
(三)理论界的突破 | 第28页 |
(四)教师素质的提高 | 第28-29页 |
第四章 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汉字文化调试的策略探讨 | 第29-34页 |
一、现有策略的两个误区 | 第29-30页 |
(一)目标误解,沦为“流俗文字学” | 第29-30页 |
(二)方法不当,形成“生搬硬套” | 第30页 |
二、构想策略 | 第30-34页 |
(一)课程改革,增设汉字课 | 第30-31页 |
(二)教材新编,建立新字表 | 第31页 |
(三)活动创新,引导游戏 | 第31-32页 |
(四)教具投入,引进实物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39页 |
一、学生问卷 | 第37-38页 |
二、教师访谈提纲 | 第38-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件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