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前言 | 第8-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选题的依据 | 第8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1、集体 | 第9页 |
2、班级和班集体 | 第9-10页 |
3、优秀班集体 | 第10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关于大学生群体的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10-12页 |
2、关于优秀班集体的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12-13页 |
3、关于优秀班集体的创建理论的研究 | 第13-16页 |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三、调查的研究结果 | 第18-27页 |
(一) 关于集体凝聚力 | 第18-19页 |
(二) 关于班风、学风、制度 | 第19-21页 |
(三) 关于班级活动 | 第21-23页 |
(四) 关于班干部的领导作用 | 第23-24页 |
(五) 关于班集体成员人际关系 | 第24-25页 |
(六) 关于非正式小群体 | 第25-27页 |
四、优秀班集体特征的理论探讨 | 第27-40页 |
(一) 很强的集体凝聚力 | 第27-29页 |
1. 集体凝聚力的表现 | 第27页 |
2.集体凝聚力的产生条件 | 第27-28页 |
3. 集体凝聚力的作用 | 第28-29页 |
(二) 良好的班风学风 | 第29-31页 |
1. 班风的内涵 | 第29页 |
2. 优良班风的作用 | 第29-30页 |
3. 学风的内涵 | 第30-31页 |
4. 学风建设的意义 | 第31页 |
(三) 明确统一的规范 | 第31-33页 |
1. 集体规范的内涵 | 第31-32页 |
2. 集体规范的形成 | 第32页 |
3. 集体规范的作用 | 第32-33页 |
(四)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 第33-35页 |
1. 班级活动的含义 | 第33页 |
2. 班级活动的形式 | 第33-34页 |
3. 班级活动的意义 | 第34-35页 |
(五) 强有力的领导 | 第35-37页 |
1. 领导的基本功能 | 第36页 |
2. 领导的方式 | 第36-37页 |
3. 领导者的综合品质 | 第37页 |
(六) 和谐的人际关系 | 第37-40页 |
五、优秀班集体构建的对策建议 | 第40-46页 |
(一)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 | 第40-41页 |
(二)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营造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 | 第41-42页 |
(三) 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班级成员的高尚人格 | 第42-43页 |
(四) 制定科学的管理规范,形成良好有序的班级纪律 | 第43-44页 |
(五) 建立班集体组织机构,发挥学生干部的核心作用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