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四、论文结构及创新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现代大学制度概述 | 第12-20页 |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 第12-13页 |
二、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 | 第13-16页 |
(一) 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标志 | 第14页 |
(二) 大学自治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特征 | 第14-15页 |
(三) 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灵魂 | 第15-16页 |
三、依法治校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 第16-20页 |
(一) 依法治校对于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 第16-17页 |
(二) 目前我国我国高等教育法制的基本情况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我国现行大学制度与依法治校原则相悖的现实困境 | 第20-26页 |
一、政府未给予高等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 第20-21页 |
(一) 政府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问题没有解决 | 第20-21页 |
(二) 政府对法律赋予大学的办学自主权进行限制 | 第21页 |
二、高等学校未充分发挥已有的办学自主权 | 第21-22页 |
(一) 高等学校缺乏自主办学意识 | 第21页 |
(二) 高等学校缺乏自主办学能力 | 第21-22页 |
三、多数高等学校没有大学章程或制定的章程不规范 | 第22-23页 |
(一) 一些高等学校根本没有大学章程 | 第22页 |
(二) 章程内容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 第22-23页 |
(三) 章程制定程序和形式不规范 | 第23页 |
(四) 章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 | 第23页 |
四、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存在失范现象 | 第23-25页 |
(一) 组织结构与功能的行政化倾向 | 第23-24页 |
(二) 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 | 第24页 |
(三) 急功近利的思想促生学术腐败 | 第24-25页 |
五、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封闭化 | 第25-26页 |
第四章 西方国家通过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经验 | 第26-33页 |
一、西方国家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情况 | 第26-31页 |
(一) 德国 | 第26-27页 |
(二) 英国 | 第27-28页 |
(三) 美国 | 第28-30页 |
(四) 日本 | 第30-31页 |
二、西方国家通过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经验 | 第31-33页 |
(一) 重视高等教育立法和宏观调研 | 第31页 |
(二) 依法正确处理政府权利和高等学校自主之间的关系 | 第31页 |
(三) 依法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大学的适应性 | 第31-32页 |
(四) 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保证大学自主权 | 第32页 |
(五) 加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大学的民主管理化程度 | 第32-33页 |
第五章 依法治校视域中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 | 第33-47页 |
一、政府管理制度 | 第33-35页 |
(一) 加强高等教育立法,保障大学法人地位 | 第33-34页 |
(二) 加强宏观指导,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自主发展权 | 第34-35页 |
二、高等学校管理制度 | 第35-43页 |
(一) 以现代大学理念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础 | 第35-36页 |
(二) 树立自主办学意识,充分行使高等教育法赋予的办学自主权 | 第36-37页 |
(三) 科学构制大学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大学独立法人实体地位 | 第37-39页 |
(四) 制定和实施大学章程,为面向社会依法办学提供保障 | 第39-40页 |
(五) 探索高等学校董事会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衡机制 | 第40-42页 |
(六) 调整高等学校内部组织结构,找准高等学校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平衡点 | 第42-43页 |
三、社会参与制度 | 第43-47页 |
(一) 扶持社会中介机构,规范高等院校评估工作 | 第43-45页 |
(二) 理顺社会多元化投资和办学体制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