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武器工业论文--火炮论文--迫击炮论文

某车载速射迫击炮人机工程分析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火炮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第9-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5页
2 手轮操作人机工效分析第15-32页
    2.1 手轮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问题第15-19页
        2.1.1 手控操作装置设计要求第15页
        2.1.2 动作节约原则第15-16页
        2.1.3 操纵阻力第16-17页
        2.1.4 手轮装置尺寸分析第17-19页
    2.2 坐姿操作空间尺寸第19-21页
        2.2.1 操作面第19页
        2.2.2 操作范围第19-21页
        2.2.3 膝盖容纳空间第21页
    2.3 手轮操作人机问题分析及流程第21-22页
        2.3.1 人机工程问题分析第21-22页
        2.3.2 人机工效分析流程第22页
    2.4 人机工效分析建模第22-23页
        2.4.1 人体模型的构建第22-23页
        2.4.2 手轮模型的构建第23页
    2.5 手轮操作工效分析第23-26页
        2.5.1 可达域分析第23-24页
        2.5.2 快速上肢评估第24-25页
        2.5.3 工作姿势分析第25-26页
    2.6 人体受力分析第26-31页
        2.6.1 下背部受力分析第26-28页
        2.6.2 肩部受力分析第28-29页
        2.6.3 正反转对人体受力的影响第29-30页
        2.6.4 转动频率对人体受力的影响第30-31页
    2.7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 车载速射迫击炮装填过程分析第32-46页
    3.1 车载炮装填过程人机工程分析第32-34页
        3.1.1 车载炮装填过程第32页
        3.1.2 装填过程人机问题第32-33页
        3.1.3 装填过程建模第33-34页
    3.2 装填过程工效分析第34-41页
        3.2.1 可达域分析第34-35页
        3.2.2 工作姿势分析第35-36页
        3.2.3 静态强度分析第36-38页
        3.2.4 搬运受力分析第38-41页
    3.3 装填过程安全性分析第41-44页
    3.4 劳动强度分析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车载速射迫击炮行驶舒适性分析第46-65页
    4.1 虚拟样机技术及ADAMS第46-49页
        4.1.1 虚拟样机技术第46-47页
        4.1.2 多体动力学方程的建立与求解第47-49页
    4.2 车架模态分析第49-52页
    4.3 车载速射迫击炮模型的建立第52-57页
        4.3.1 车载速射迫击炮全炮拓扑结构第52-53页
        4.3.2 车载速射迫击炮三维建模第53-55页
        4.3.3 在Adams平台上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第55-57页
    4.4 随机路面模型建立第57-61页
        4.4.1 随机路面不平度时域模型建立第57-60页
        4.4.2 随机路面的仿真生成第60-61页
    4.5 舒适性评价标准第61-63页
        4.5.1 振动的影响第61-62页
        4.5.2 振动环境下舒适性评价第62-63页
    4.6 车载速射迫击炮行驶动力学仿真第63-64页
    4.7 本章小结第64-65页
5 全文总结第65-67页
    5.1 论文总结第65页
    5.2 论文展望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基础扰动和变负载的某机械臂设计研究
下一篇:影响炮口扰动的火炮总体结构参数灵敏度分析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