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式手机屏疵病检测仪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光学元件疵病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2 扫描式手机屏疵病检测装置设计 | 第13-35页 |
2.1 扫描式手机屏疵病检测装置原理与设计方案 | 第13-15页 |
2.1.1 前向散射原理 | 第13页 |
2.1.2 检测装置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2.1.3 检测装置的设计方案 | 第14-15页 |
2.2 光学照明系统设计 | 第15-17页 |
2.2.1 照明方式的选择 | 第15-16页 |
2.2.2 光束整形 | 第16-17页 |
2.3 零件传送系统设计 | 第17-24页 |
2.3.1 运动平台结构设计 | 第17-18页 |
2.3.2 步进电机工作原理及选型 | 第18-22页 |
2.3.3 运动控制卡的选型 | 第22-24页 |
2.4 散射光收集系统设计 | 第24-32页 |
2.4.1 积分球原理和开孔设计要求 | 第24-26页 |
2.4.2 光电探测器选型及分压器设计 | 第26-29页 |
2.4.3 前置放大器的设计 | 第29-32页 |
2.5 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设计 | 第32-34页 |
2.5.1 数据采集卡的选型和硬件电路的连接 | 第32-33页 |
2.5.2 实验装置的搭建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检测系统噪声来源和特性分析 | 第35-42页 |
3.1 微弱光电信号检测的噪声背景分析 | 第35-39页 |
3.1.1 杂散光噪声分析 | 第35页 |
3.1.2 光电探测器噪声分析 | 第35-36页 |
3.1.3 放大器噪声分析 | 第36-39页 |
3.2 信号测量方式的影响 | 第39-41页 |
3.2.1 信号源种类的确定 | 第39页 |
3.2.2 采集设备终端模式的选择 | 第39-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信号采集和处理模块的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42-53页 |
4.1 虚拟仪器技术概念 | 第42页 |
4.2 疵病检测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2-51页 |
4.2.1 步进电机控制模块设计 | 第42-45页 |
4.2.2 PMT增益调节模块设计 | 第45-47页 |
4.2.3 信号采集处理模块设计 | 第47-51页 |
4.3 系统其他功能模块设计 | 第51-52页 |
4.3.1 时间和日期实时显示模块 | 第51页 |
4.3.2 图谱保存模块 | 第51页 |
4.3.3 坐标实时显示模块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实验及误差分析 | 第53-61页 |
5.1 PMT增益调节实验 | 第53-54页 |
5.2 信号采集程序的验证试验 | 第54页 |
5.3 被测零件散射光强度测试 | 第54-56页 |
5.3.1 基准光照度测量 | 第55页 |
5.3.2 不同光源功率条件下的光照度测量 | 第55-56页 |
5.4 基于虚拟仪器的疵病检测实验 | 第56-59页 |
5.4.1 静态条件下的疵病测量实验 | 第56-57页 |
5.4.2 动态条件下的疵病测量实验 | 第57-59页 |
5.5 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 第59-60页 |
5.5.1 系统硬件引起的误差 | 第59-60页 |
5.5.2 检测环境的影响 | 第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结论 | 第61-64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课题展望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