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参与式国家理论视角下的网络谣言治理问题研究--以S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5页
    0.1 研究意义第9-11页
        0.1.1 理论意义第9-10页
        0.1.2 现实意义第10-11页
    0.2 文献综述第11-13页
        0.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0.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页
    0.3 研究方法第13-14页
        0.3.1 系统分析法第13-14页
        0.3.2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0.3.3 论与现实结合法第14页
    0.4 研究思路第14页
    0.5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第14-15页
1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内涵第15-21页
    1.1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6页
        1.1.1 网络谣言第15-16页
        1.1.2 治理第16页
    1.2 彼得斯“参与式国家”的理论内涵第16-21页
        1.2.1 参与管理第16-17页
        1.2.2 基层官员第17-18页
        1.2.3 对话式民主第18-20页
        1.2.4 公有社会第20-21页
2 S市网络谣言的治理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第21-25页
    2.1 S市网络谣言治理取得的成效第21-22页
    2.2 S市网络谣言治理存在的问题第22-25页
        2.2.1 治理缺乏预警性和敏感度第22-23页
        2.2.2 政务信息缺位现象依然严重第23页
        2.2.3 网民盲目从众第23页
        2.2.4 治理主体单一第23-25页
3 S市网络谣言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5-28页
    3.1 预警机制尚不完善第25页
    3.2 官员缺乏信息披露意识第25页
    3.3 政府的网络舆论引导方式落后第25-26页
    3.4 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治理机制不完善第26-28页
4 S市网络谣言治理对策第28-37页
    4.1 政府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管控力度第28-30页
        4.1.1 建立网络谣言预警研判机制第28-29页
        4.1.2 推进网络实名制和电子政务第29-30页
        4.1.3 建立健全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司法体系第30页
    4.2 基层官员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第30-32页
        4.2.1 细化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第31页
        4.2.2 设置具有权威性的监控机构第31-32页
        4.2.3 提高政府议程设置能力第32页
    4.3 优化政府与网民之间的关系第32-34页
        4.3.1 培育网民理性认识网络谣言第32-33页
        4.3.2 团结网络“意见领袖”第33-34页
        4.3.3 鼓励网民成为治理者第34页
    4.4 实现政府与网络媒体的互动合作第34-37页
        4.4.1 培育合作治理理性第34-35页
        4.4.2 实现政府与网络媒体良性互动第35页
        4.4.3 政府与NGO部门协力治理第35-37页
结束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日常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下一篇:罗伯特·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探究